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陈根:进击的微型机器人,直达肿瘤

文/陈根

1966年,一部科幻电影《神奇旅程》第一次利用微缩科技拍摄模拟的人体内部,在电影中,外科医生被缩小为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缩潜水艇进入人体内进行血管手术。今天,这种缩小了几百万分之一的“外科医生”真的实现了,它们就是纳米机器人。

其实,在这部电影之前,早在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就率先提出了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的想法。如今,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具备加工高精度微小元件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子纳米技术迅猛发展,目前,已有多款脂质体纳米药物进入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形态各异,功能丰富的纳米机器人设计相继问世。

在纳米机器人的应用里,最受关注的,就是肿瘤治疗方向上的应用。肿瘤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传统的肿瘤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然而,手术切除对中晚期肿瘤的疗效不甚理想;化疗和放疗又会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而纳米机器人由于体积小,智能化,且能够在人体内穿梭,这就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极大希望。

近年来,纳米技术已经为改善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做出了贡献。但是,纳米颗粒在给药方面面临各种挑战,因为合成微型机器人通常由金属或聚合物制成,制造难度大且依然具有毒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研究团队用了五年的时间研发出一种基于微藻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

新的微型机器人由莱茵衣藻和红细胞膜包裹的纳米颗粒组成,这些纳米颗粒中包含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物——阿霉素。其中,莱茵衣藻藻类能够自主移动,并且毒性较小、生产成本低。微藻的长时间游动可以将药物在整个肺部均匀分布,红细胞膜则提供了一层“伪装”,防止微型机器人被免疫系统攻击。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测试了这种微型机器人,通过气管注射将它们送入小鼠肺部。这些机器人能够避开肺部的免疫细胞,将药物准确地送到病变组织,并在肺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和更长的停留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微型机器人有效缩小了肺部肿瘤,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期。相比于传统方法,治疗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从27天延长到了37天。

科幻设想正在成为现实,想象一下,随着纳米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未来,医生只需要将这些微型机器人注入身体,它们就能自己找到并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当然,不仅仅是肿瘤治疗,微型机器人能够携带抗生素、抗炎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直接送到病灶部位,提高治疗效果。这也将把我们带向一个更高效、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医疗未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893rKQHgR2Jy8lP_fpboqg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