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温彻斯特M1897,多少人落地凉在它手里!

如上图,“没有什么是686一枪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枪”!在绝地求生在被广大玩家追捧的686霰弹枪原型是“贝雷塔”猎枪的一种!更号称是“众生平等”的枪!但是在小编看来,686有点华而不实了!M1897才是真正的“冲锋喷”!要说它威力有多大,太平洋战场上的小鬼子最有发言权!今天咱们就来看一下温彻斯特M1897的前世今生!

19世纪时,射击和狩猎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高雅的运动,在北美尤其盛行。一些人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来购买各种优质,美观、新奇的猎枪。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狩猎使用的工具大多是弓箭、燧发枪,火帽枪及单发步枪等;到了19世纪中后期,美回民间各种步枪组织的发展促进了比赛步枪和运动步枪的专业化,进而也加速了狩猎武器的专业化。霰弹枪就是从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广泛应用于狩猎和射击比赛……

19世纪中后期:

霰弹枪一路走来

自1855年克莱门特·波特获得了第一个关于霰弹的专利权后,霰弹就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于狩猎和运动比赛等活动中,而发射这种弹的枪被称作霰弹枪。

霰弹枪首先以单管的方式出现,但人们逐渐在狩猎的实践中认识到单管威力不足的缺陷,于是便设计了双管(并列或上下排列)霰弹枪。这种枪的特点是在一根枪管无法发射时,还有第二根枪管可以使用,这一点在猎杀大型凶猛动物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种特性也使两发枪弹的连射速度快了许多,提高了射击命中率。再后来,随着使用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制造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可提高数倍装填速度以及射击速度的唧筒式霰弹枪和半自动霰弹枪也随之出现了。本文的主角M1897就是19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唧筒式霰弹枪。

M1890的改进版本

M1897唧筒式霰弹枪采用12号口径,其内部结构来源于M1890唧筒式步枪,但作了相当大的改进,如将击锤、阻铁等与取弹器组合在一起,枪机的闭锁方式由枪机偏转式改为闭锁卡铁式等。

取弹器的改进

在M1890唧筒式步枪中,取弹器与击锤/阻铁是分离的两个零件。而在M1897霰弹枪中,击锤/阻铁组合在取弹器中,使其成为一个组件,更便于不完全分解及维修保养。

M1897的取弹器左侧有一个不规则的曲线槽,其前半段呈“厂”形,由一个倾斜槽及一长一短两个直线槽组成;后半段为椭圆形槽。护木推拉杆尾端的卡笋沿着这个不规则的曲线槽滑动,当护木推拉杆前后运动时,便通过其上的卡笋与曲线槽的配合带动取弹器前端上下摆动,而不是像M1890的取弹器那样由额外的片簧来使其摆动,简化了结构。

M1890步枪的取弹器中间有一盲孔为取弹管,当取弹器向下摆动到位时,弹仓中的弹便进入取弹管中。M1897霰弹枪取弹器的取弹部分不是管状,而是一个凹槽,位于取弹器顶部。当枪机向前运动时,便将位于取弹凹槽中的弹推入弹膛。由于该枪采用右抛壳形式,机匣右侧开有抛壳口,为防止进入取弹凹槽中的霰弹自机匣右侧掉出,故在取弹器右侧设有挡弹板。

另外,M1890步枪取弹器的前端下部有一突棱,当取弹器头部上抬使取弹管对正弹膛时,该突棱封住弹仓尾端,防止弹仓内的弹向后漏出。而M1897霰弹枪取弹器的尺寸较小,其前端不再设有封住弹仓尾端的突棱,为了防止取弹器前端离开弹仓尾部时弹仓内的弹向后漏出,便在弹仓尾部设有左、右两个弹性阻弹片。当取弹器前端向下运动时会撑开两个阻弹片,弹仓内的霰弹便在托弹簧力的作用下进入取弹器上的取弹凹槽中,当取弹器前端向上运动离开弹仓尾端时,这两个阻弹片便合拢封住弹仓尾部。

枪机驱动机构的改变

在M1890唧筒式步枪中,枪机前端左侧有一个45度的斜槽,护木推拉杆尾部的卡笋卡在斜槽中,前后推拉护木,该卡笋便通过斜槽带动枪机前后运动。而在M1897霰弹枪中,这个斜槽结构从枪机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零件——枪机驱动钩,同样起到使枪机随护木推拉杆前后运动的作用。与M1890步枪的枪机相比,由于去掉了结构复杂的驱动斜槽,M1897霰弹枪枪机的结构变得更简单、更便于生产。

闭锁方式的改变

M1890步枪采用的是枪机偏转式闭锁原理,推护木向后时,枪机头部先上抬,然后在护木推拉杆的带动下向后做直线运动。枪机头部的上抬动作即为开锁动作。而M1897霰弹枪的枪机只做直线运动,采用的是卡铁摆动式闭锁原理,闭锁卡铁其实就是取弹器。该枪枪机结构比较简单,前端下部有个突起,枪机向前推弹入膛后,取弹器在护木推拉杆的带动下上抬,其前端顶在枪机突起的后方,防止枪机后退,使枪机闭锁。

唧筒式操作原理

M1897霰弹枪击发后,向后拉护木,护木推拉杆卡笋在取弹器左侧槽的前半段向后滑动,使取弹器前端向下摆动,其头部与枪机突起解脱扣合,使枪机开锁。在这个过程中,护木推拉杆尾端还未与枪机驱动钩扣合,故枪机仍固定不动。

随着护木推拉杆继续后移,其尾端与枪机驱动钩扣合,带动枪机向后,抽壳钩将弹膛内的弹壳抽出,并由抛壳挺向右抛出。在枪机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击锤逐渐被枪机压倒而被阻铁扣住。在这个过程中,护木推拉杆尾端的卡笋在取弹器左侧较长的直槽中滑动,取弹器固定不动。

当护木推拉杆卡笋向后运动到取弹器左侧的椭圆形槽中时,卡笋沿椭圆形曲线滑动,带动取弹器前端向下摆动,撑开弹仓尾端的阻弹片,在托弹簧力的作用下,弹仓内的最后一发弹进入取弹器顶部的取弹凹槽中。

再向前维护木,护木推拉杆带动枪机向前,同时护木推拉杆卡笋沿椭圆形槽滑动,使取弹器前端上抬,取弹凹槽对正弹膛。随着枪机的继续前移,便将取弹凹槽中的弹推入弹膛。在枪机推弹入膛的过程中,护木推拉杆卡笋在取弹器左侧的长直槽中向前滑动,取弹器保持固定不动。

枪机推弹入膛后,其前端顶在弹膛尾端面。此时,护木推拉杆卡笋沿取弹器左侧的斜槽向前下方滑动,使护木推拉杆尾端与枪机驱动钩脱开。在护木推拉杆卡笋沿斜槽滑动时,带动取弹器前端向上摆动,其头部抵在枪机突起的后方,使枪机闭锁(在取弹器前端上抬而离开弹仓尾端时,两个阻弹片合拢封住弹仓尾端,防止弹仓内的弹向后漏出)。此时枪处于待击状态,扣动扳机即实现击发。操作护木推弹上膛,则进入下一个射击循环。

一代经典

尽管M1897取弹器组件(包括取弹器、击锤、阻铁等)结构有些复杂,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代经典霰弹枪。它是枪械史上设计非常成功的霰弹枪之一,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57年,曾被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采用,并参加过一战、二战及越南战争等。其弹仓式供弹机构及唧筒式操作方式为现代唧筒式霰弹枪打下了基础。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2B19MJ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