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道理详解(五)精神天性

接上文“道理详解(四)万物本源” 。

不想明白生死原因者没必要看,因为真实的信息枯燥无味,没有足够智力很难看懂。

第三节:精神和物质的天性

天性和性质。天性是指天然的不生不灭的不可改变的特性。例如,质子的质量和辐射电磁场的强度是永恒不变的。性质是指可生可灭可变的特性。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性质不同。只有万物本源有天性,其它事物只有性质没有天性。

精神和物质是万物本源。上一节简述了人类探寻万物本源的过程和结论。中国古代道家理论和现代科学发现的结果相同。“道”中的“阴、阳、无、有”与“氢原子”中的“电子、质子、电磁、物质”所指对象相同。阴(电子)是由不可分割的无(电磁)和有(物质)构成,阳(质子)亦如此。因为电子中的物质吸收电磁,所以可把电子中的物质叫做“阴物质”;同理,因为质子中的物质辐射电磁,所以可把质子中的物质叫“阳物质”。因为科学家证实人的精神活动是有序的电磁活动,所以精神与电磁所指对象相同电磁是万物皆有的精神。简言之,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精神和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即万物本源。从“动态”角度来看,导引精神和物质生成万物的必然过程叫“道”。“必然过程”就是根本原理。

道是指万物本源生成万物的根本原理。根本原理就是必然过程。精神和物质是万物本源,万物本源生成万物需要过程。就像男人和女人可以生孩子,但生孩子需要过程一样。那么,精神和物质生成万物的必然过程是什么?显而易见,要想明白男人和女人生孩子的过程,就必须考察男人和女人的性能。因此,必须考察精神和物质的性能。在考察精神和物质性能之前,必须明确精神和物质这对概念含义。

3-1、明确精神和物质概念含义

明确概念含义至关重要。必须统一明确万物本源的名称和含义,否则无法准确交流信息。注意,“精神”和“物质”是人们为了描述万物本源发明的概念。必须明确这对概念的含义。

统一万物本源的名称。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信息可以命名,信息的名称不同于永恒不变的信息。老子用“无”命名的存在与今人用“电磁”和“精神”命名的存在相同,老子用“有”命名的东西是今人说的“物质”。为了便于叙述,本书统一使用现代哲学中的“精神”和“物质”命名万物本源。我们先明确“精神”和“物质”概念含义,而后说明电磁是精神的原因。

精神概念的准确含义。“精”本义是上好的白米,衍生含义为“物体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即精华。例如,精子是雄性动物生产的精华。须知,古代智者发明的每个文字都有依据。例如,甲、田、由、申。《说文解字》:“甲”的含义是“东方阳气萌动”;“田”是种植农作物的块状土地即吸纳阳气的植物赖以生长的地方;“由”意指从“田”里长出来,表示有来历;“申”意指通天彻地,泛指伸展、贯穿,申的本义是通天彻地的雷电。《说文解字》中说“申”是“神”的本字。后人为了更加准确地表示信息,把“申”的“延展”含义用“伸”表示,把“申”的“雷电”含义用“电”表示,把产生雷电的原因用“神”表示。“神”是由表示祭台的“示”和表示雷电的“申”形声兼会意而成,本义是雷电呈现的样子。因为雷电威力巨大而古人不知其产生的原因,故引申为“神秘”。现代科学已经揭示雷电产生的原因。雷电是电磁,“神”的本质是电磁。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造就万物的“神”是电磁。至此,我们可以明确“精神”的含义。电磁是阳物质辐射和阴物质吸收的“精华”,且有能使同性物质相斥、异性物质相吸的“神奇”妙用。简言之,精神是指万物皆有的不占据空间、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质量的电磁。电磁的神奇妙用后文详细阐述。我们先简单了解电磁。

电与磁。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合称。有趣的是,电磁场有时候显“电性”,有时候显“磁性”;科学家把显电性的电磁场称之为“电场”,把显磁性的电磁场称之为“磁场”,其实电场和磁场可以区分但不可分割,有电场必然有磁场,反之亦然。★电磁场没有质量、肉眼看不到,只能通过电磁可以作用的物发现它;例如科学家用细微的金属粉末发现的“电磁力线”。电与磁的关系就像“ø”,其中的直线代表电场,圆环代表磁场。★电性。电场始于质子终于电子;孤立质子辐射的电场向四周直线传播、均匀发散,目的是向四周全方位寻找电子,找到电子后电场会自动弯曲全部指向电子,同时失去电性而显磁性。因此,电性是电磁无限延伸寻找异性的特性。★磁性。磁场伴随电场出现,总是以闭合圆环形式环绕电场。磁场的特性是闭环捆绑。“捆绑”是什么意思?例如,两块磁铁相遇时,能在磁场作用下自动转动磁铁,使两块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进而捆绑即吸合在一起。因此,磁性是电磁理顺电场使同方向电场聚合的特性。质子与电子配对之后只显磁性不显电性。中子有磁性,氢原子有磁性,所有物体都有磁性。★电场负责联系物质使同性物质相斥、异性物质相吸;磁场负责联系物体使同性物体相斥、异性物体相吸。电磁要把物质或物体联系起来使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就是精神的“欲”。无形的精神至柔至刚,能把物死死地关联在一起。“神”或“精神”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不可认知的超然力量,而是实实在在的电磁。

物质概念的准确含义。“物”是指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形状的存在。“物质”是物的本质。物质是指质子和电子有质量、有形状、占据空间的核心部分。质子和电子的区别是质子辐射电磁场、电子吸收电磁场,因此,质子的物质部分是阳物质,电子的物质部分是阴物质。阳物质要辐射电磁场、阴物质要吸收电磁场,从而相互吸引;这是物质天生具有的“欲”。阴阳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生成原子,原子在磁场作用下生成分子,进而在信息作用下生成万物。除了质子和电子之外的其它占据空间的存在都是“物体”。例如,中子是质子和电子紧密抱在一起的物体,氢原子是物体,分子是物体,人是物体,地球是物体,太阳是物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是在精神的和谐作用下,使阳物质背负阴物质、阴物质抱着阳物质而形成的绕核运动体系。万物都是阴阳物质在精神作用下建立的“精神作用关系”。至于物质和精神如何“玄之有玄”生成物体和辐射信息,后面慢慢解释。

明确了精神和物质概念含义之后,可以揭示它们的天性。天性是指精神和物质天生具有的不生不灭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只有精神和物质有天性,其它存在没有天性但有可变的性质。精神天性是惰性,物质天性是惯性。

3-2、精神天性

精神是指不占据空间、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质量的电磁。精神就是电磁。一个质子辐射的或一个电子吸收的电磁场是“单位电磁场”即基本精神或单位精神。精神的天性就是电磁的天性。关于电磁的天性请参阅《电磁学》。在阐述精神天性之前,读者需要破除权威迷信,不能以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专利,既要学习和相信科学知识,又要质疑和验证之;否则无法理解下面的内容。

科学研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任何有智力的人都能认识自然获得新知。科学家原本也是普通人,是其研究问题获得了成果之后被人们“评定”为科学家。有趣的是,有些专家学者获得名利之后,为了一己之私而把自己弄成不可一世的权威,打击、排挤、蔑视他人,忘记了自己原本也是无名之辈。例如,科学家对电磁的研究比较粗糙,甚至混淆自己定义的概念,认为阳光有能量;如果证明阳光没能量的人是著名学者,那还好说;如果是无名之辈,那必然被许多“专家教授”嘲笑而被蔑视为“民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阳光是没能量的电磁波,所有电磁波都没能量,这是科学家自己证明的事实。奇怪的是,没有一个科学家敢说阳光没能量。为什么?因为说不出“所以然”且人们的思维皆有“惰性”,一旦人们皆以为然,很少有人敢去怀疑、懒得去鉴别真伪,很容易随大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关于阳光没能量的最早论证请参阅鄙人公开发表的《论阳光没有能量》。本文更加详细证实电磁波没有能量。事实证明,科学家对电磁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或因缺乏总结能力、只知局部不知全局,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人们至今无法解释许多电磁现象,至今不清楚天然电磁波产生机理。下面根据科学家提供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总结电磁特性。没有学过电磁学的读者不要担心,只需知道电磁是客观存在就能理解。说白了,之所以插入这段文字,是为了强调人的思维活动是精神活动,天生有“惰性”。

电磁天性是什么?我们用“惰性”这个词来命名。惰性的准确含义需要用含义简单的文字定义。

惰性。“惰”的本义是不尊敬、不为所动。如懒惰是指不想动,不愿意动。惰性这个概念看似有外延,在不同领域中含义似乎不同,其实不然。例如,在化学中,惰性是指某物体不易与其它物体化合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惰性是指不易改变的习性、不想改变固有做法的倾向。显而易见,惰性是有“不为所动”的意思。精神是电磁,电磁有“不为所动”的特性?电磁不仅有而且最顽固。这可能是人容易执着、冥顽不化的根本原因。精神惰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精神的惰性是指精神自己不会变化且抗拒被迫变化,一旦迫使其变化的因素消失则立即自动恢复到原先状态。这个特性就是电磁天生具有的惰性。“自己不会变化”是什么意思?“抗拒被迫变化”是什么意思?“迫使其变化的因素消失则立即自动恢复到原先状态”又是什么意思?为了解释精神惰性、让读者明白精神这个特性,先要准确区分“有根精神”和“无根精神”。“电”和“磁”是精神的两种表现;“有根精神”和“无根精神”是精神存在的两种形式。

有根精神和无根精神。精神是电磁。“有根精神”是指“有根电磁场”。★“有根电磁场”是指必须依赖于物质、与物质同时出现、不能单独存在的电磁场,即质子辐射和电子吸收的电磁场(科学家称之为“静电磁场”)。因为静电磁场与物质不可分割,有物质这个“根”,故称之为“有根电磁场”。“无根精神”就是“无根电磁场”。★“无根电磁场”是指“有根电磁场”被迫变化感应产生的、不依赖于物质、能独立存在的电磁波中的电磁场。为什么要刻意区分“有根电磁场”和“无根电磁场”?因为这两种电磁场的性质截然不同。★现代电磁学没有讲清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有根电磁场”是“活的”可以被迫变化;“无根电磁场”是“死的”永远不会变化。也就是说,电磁场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能变化的,一种是不能变化的。“静电磁场”反而是活的、可以被迫变化;电磁波中的电磁场看似是周期变化的,其实是死的、不能变化。学过电磁学的人们知道,电磁波中的电磁场是周期变化的。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周期变化的电磁场应该能感应出新的周期变化的电磁场;但事实证明,电磁波不能感应出新的电磁波。为什么电磁波中周期变化的电磁场不能感应出电磁场呢?因为电磁波中的电磁场是死的。★有根精神是质子辐射、电子吸收的静电磁场;无根精神是电磁波中的电磁场。这么区分的根本用意是提醒读者:静电磁场是活的、可以变化,电磁波中的电磁场是死的、永不变化。也就是说,我们探讨的精神变化是指有根精神的变化,无根精神不变化。简而言之,区分有根电磁场和无根电磁场非常必要。★有根精神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以因物质运动被迫变化。★无根精神是有根精神抗拒变化产生的且永远不会变化,是物体辐射和吸收的精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更奇妙的是,无根精神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独立存在且以光速无限传播。无根精神就是我们后面要阐述的重要对象即“信息”。

有根精神为什么会变化?

有根精神变化的原因。科学家确实很伟大,为了量化电磁场强度,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力线”和“磁力线”(后文简称“电磁力线”)。科学家发现,“电磁场强度”和“电磁力线密度”成正比即电磁力线密度越大则电磁场强度越大,反之亦然。科学家证实,一个孤立质子辐射的电磁场,其“电磁力线数量”恒定不变;由于孤立质子辐射的电磁力线是向四周均匀线性发散,所以其电磁场的强度距离质子越远则越弱即电磁力线密度越来越小。显而易见,质子辐射的静电磁场是不变的,只是电磁场强度即电磁力线密度距离质子越远越小。那么,静电磁场的变化是指什么?科学家发现,质子辐射电磁场、电子吸收电磁场。其实质子辐射的电磁场是寻找“配偶”(电子)的“寻找场”,质子一旦找到能全部吸收“寻找场”的电子,其辐射的所有电磁力线会立即自动弯曲全部指向电子,在质子与电子之间生成一个电磁力线数量永远相同的“球体电磁场”,这个“球体电磁场”对外不显电性、只显磁性。更奇妙的是,质子与电子之间的“球体电磁场”能产生“吸引力”而驱动电子向质子靠近,试图使电子与质子合二为一,从而导致“球体电磁场”的直径变小。显而易见,电磁力线自动弯曲是一种变化;球体电磁场直径变化导致电磁力线密度变化也是一种变化。最奇妙的变化是,球体电磁场出现的同时会立即感应出极性相反的“感应球体电磁场”。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的就是这个故事。显而易见,质子辐射静电磁场变化的原因是为了找配偶,且磁场强度会随配偶距离远近而变化,并通过感应电磁场向外界公布它们是“合法夫妻”。这和人类结婚的故事本质相同。明白有根精神变化的原因,可以理解精神惰性。

(一)自己不会变化。孤立质子辐射的静电磁场是恒定不变的;如果与电子配对之后,质子与电子都被“定住”;它们之间的球体电磁场也不会变化;这就是自己不会变化的意思。

(二)抗拒被迫变化。电子和质子之间的静电磁场强度会因它们之间距离变化而被迫变化;一旦变化发生会立即感应出抗拒变化的感应电磁场,试图阻止静电磁场变化以维持“力”的作用不变。“力”是静电磁场建立的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夫妻之间要想维持夫妻关系不变,必须抗拒各种外来作用一样;静电磁场始终试图维持电子和质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变。奇妙的是,静电磁场产生的作用力又会迫使电子向质子靠拢,从而引发一个非常有趣的“五行运动变化过程”(后面阐述)。简单地说,因为静电磁场有物质这个根,所以会随着物质运动而被迫变化;被迫变化后的静电磁场与其感应出来的感应电磁场矢量叠加之后,其强度与原先相同。这就是抗拒被迫变化。

(三)迫使其变化的因素消失则立即自动恢复到原先状态。如果电子脱离质子控制,质子辐射的电磁场会立即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再如通电导体断电、外来电磁场消失的同时会立即感应出与外来电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电磁场,阻止电子运动使之恢复到原先状态。这些都是被科学家证明的事实。这就是白天太阳出来时环境温度慢慢上升,太阳下山后环境温度慢慢下降的根本原因。

上述三点描述了电磁惰性含义。

惰性是电磁天性。精神天性是惰性。电磁波中的电磁场永远不变,这是电磁惰性最直接表现。科学家就是利用电磁惰性发明了无线电通讯和网络通讯。试想,如果电磁波中的电磁场在传播过程中能被迫变化,还能用来通讯吗?只有“有根电磁场”才能因物质运动而被迫变化,且在被迫变化的同时感应出抗拒变化的“感应电磁场”。“感应电磁场”就是“无根电磁场”。“无根电磁场”没有物质“根”、没办法让它变化、永远不会变化,反而被“有根电磁场”以“光速”弹射出去、在真空中无限“横行”。“横行”是指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与电磁场方向垂直。神奇的很,电磁惰性决定无根精神可在真空中永远存在、独立存在。

无根精神能独立存在。静电磁场是和物质不可分割的“有根电磁场”,必须依赖于物质才能存在。电磁波不然,能独立于物质单独存在。只要电磁波没有遇到物体、被物体中的电子吸收,就能以光速无限传播。例如,你用手机发出一条信息,然后立即关机或砸掉手机,你发出的信息别人照样可以收到。即信息发出之后就是与你的手机无关的独立存在。★电磁波辐射出去之后就与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关了,即辐射电磁波的物体可能还在,也可能早已不存在。电磁波能独立存在,这个特性的重要程度难以想象。这个特性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灵魂”这个概念。如果人真有“灵魂”(或者叫信息包),那么在人死之前把“灵魂”发射出去,这个“灵魂”就可以独立存在。果真如此,那就不是什么“宗教”问题了,人活着的意义或许非同寻常。

精神在真空中传播速率和方向恒定,在物体中传播速率恒定但方向可被物体改变。现代科技证实,只要精神一出现就会以恒定的速率传播,直至遇到物质为止。例如质子辐射的电磁场以恒定速率传播直至被电子吸收为止。科学家把这个恒定速率叫“光速”。因为精神不是物质,没有惯性、不需要加速过程,所以只要一出现总是以光速传播。精神的惰性决定了精神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永远不变即方向和速率不变,但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会被改变方向。为什么精神在真空中传播方向不会改变,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能被改变?因为有根精神能自动弯曲。例如电池在导体中产生的电磁场方向会随着导体的弯曲而改变。为什么?形象地说,电子是质子的老婆。导体是由夫妻关系不紧密、老婆容易被人拐跑的家庭组成。绝缘体是由夫妻关系紧密、不容易被拆散的家庭组成。电池就是夫妻被强行分居的家庭,即质子(或正离子)被赶到电池的正极、电子(或负离子)被赶到电池的负极。质子辐射的电磁场恰恰是寻找电子配对的“寻找场”,找到电子的时候会立即弯曲而抱住电子。当电池两端被导体连接之后,“找老婆”的故事上演了。电池正极、分居很久的质子们立即在导体中辐射“寻找场”,和导体中距离最近的“游离电子”强行配对成为关系较为密切的“夫妻”,导体中失去“老婆”的质子只能向夫妻关系不紧密的方向(即电池负极)寻找“老婆”即“游离电子”,如此寻找下去就在导体中产生了所谓的“电流”(电子流),直至找到电池负极、那些被分居很久的电子们。当电池两端的质子和电子全部再次结成“夫妻”之后,电池就没电了、没用了、导体中的电流也消失了。这就是有根电磁场在导体中传播方向被改变的原因和细节。切记,有根电磁场在导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电子流的速度很慢。我们已经明白有根电磁场在导体中传播方向被改变的原因,那么电磁波在物体中传播方向被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电磁波为什么能穿透物体或被反射或被折射呢?因为原子中的电子能吸收电磁波并通过电子运动把吸收的电磁波调制到自己辐射的电磁波中,所以能改变电磁波传播方向。虽然科学家已经利用这个事实发明了无线电通讯,但至今没能给出合理解释。

精神没有质量和能量。虽然现代科学证实了静电磁场没有质量和能量,或因唯物主义不承认精神是客观存在,规定存在的就是物质;科学家也荒谬地规定电磁波是没有“静止质量”但有“运动质量”和“能量”的“物质”;从而产生许多荒谬的猜想和推理。

小结。精神惰性是指精神自己不会变化且在被迫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精神以抗拒被迫变化,迫使其变化的因素消失时则立即自动恢复到原先状态。因为有根精神与物质不可分割,所以会随着物质运动而被迫变化。有根精神被迫变化必然产生专门用于阻碍其变化的无根精神。无根精神永远不变、可以独立存在。精神没有质量和能量,总是以恒定速率传播。精神惰性显然是现代科技已经证实、但没有总结出来的事实。后面慢慢阐述精神惰性的妙用。

未完待续。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fd_BDhl6xM0t4-6rIu_8X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