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里充满了彩蛋!!!!!
全篇的梗!!!!!
“戴上这个不用改变外形就可以隐藏身份的超人的眼镜”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预热海报就已经不走寻常路了
头号玩家的海报风格是:
1983年的《乖仔也疯狂》
1985年的《早餐俱乐部》
1985年的《第一滴血2》
1999年的《黑客帝国》
看到这些经典到无以复加的电影海报,
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年
好莱坞影片席卷电影院、DVD店和迅雷的时代。
不过…
左边的海报都是些
啥!?
没错,这就是
想象力和彩蛋数突破影史天际,
导演尽管已经72岁但仍然把前无古人的科幻信手拈来的
IMAX3D《头号玩家》
为了致敬80-90年代经典科幻奇幻作品
制作的彩蛋海报!
还没看过
预告片的小伙伴
快来看看能发现多少个你熟悉的角色
在预告片转瞬即逝的镜头里
你是不是跟小编一样
惊喜地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
“
守望先锋中的猎空
街霸中的春丽
”
“
金!刚!
”
“
充分表达
“这片全是梗,一秒就能漏,请盯着银幕观赏”
的路人猫HELLOKITTY
”
(没找到的请点开图片放大)
“
甚至是………………
WHAAAAAT!!?
还有高达!?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小编我有生之年竟然在IMAX银幕上能看到高达了!!!!
(抱头痛哭状)
可是如果说本片是一次宅男的狂欢
这话也不太对
年过七旬的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至今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创作热情。
继冲奥影片《华盛顿邮报》之后,他紧接着又为全球影迷带来了最新科幻电影《头号玩家》。
影片目前的烂番茄新鲜度84%,豆瓣评分高达9.2,口碑超级赞。
《头号玩家》改编自美国作家恩斯特·克莱恩的同名小说,讲述未来废土世界里人们沉迷于一款名叫“绿洲”的VR虚拟现实游戏。
游戏的设计者在其中隐藏了一个彩蛋,谁要能找到它便可以获得亿万资产以及游戏的所有权,于是几个年轻人和无数的竞争者一起踏上了寻宝征途。
从整体故事来看,《头号玩家》延续了斯皮尔伯格对于冒险、幻想、惊奇以及青少年角色的一贯偏爱;
从视觉画面来看,他对华丽的镜头运动和新鲜视觉特效的追求依然丝毫不减。
但特殊的一点在于,尽管斯皮尔伯格电影中不乏幻想元素,可他导演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却并不多。
《头号玩家》之前,是他与阿汤哥合作的《世界之战》(2005)和《少数派报告》(2002)。
再往前推,就是为完成库布里克心愿而拍摄的《人工智能》(2001)。
而他最为人熟知的科幻电影仍要属他早期的代表作《E.T.外星人》(1982)与《第三类接触》(1977)。
之所以要单独摘出斯皮尔伯格的一系列科幻片,是因为这个类型的影片总是可以直观地追溯到这位天才导演的童年记忆。
恰是那段生活让他建立起了对世界、对电影的基本认识。
因此在《头号玩家》即将上映前,允许小万带领大家一起重回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扒一扒这位电影顽童内心那未曾泯灭的科幻情结。
早在1991年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曾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从拍过的电影中挑选一个能够概括自己作品的画面,会选择哪一个?
他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三类接触》里的经典一幕:
小男孩独自走向门口打开房门,外面巨大的飞碟所发出的橘红色的光瞬间涌入。
斯皮尔伯格这样解释:“那种既美丽又吓人的光,就像从门外窜进来的火一样,而他那么小,那扇门那么大,门外有非常多的可能和危险。”
那个对外面的未知之物无比好奇又被无比吸引的小男孩,就是自己。
他从小便表现出了对恐惧、幻想、星空与未知的强烈敏感。
儿时的斯皮尔伯格与他的父母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曾在他很小的时候深夜开车载着他到郊外看流星雨,他们一起躺在地上仰望星空,看到了难以置信的光点在天空交叉穿梭。
年幼的斯皮尔伯格被这一幕“惊呆了”。
当时他就在想,如果天上有外星人与我们接触的话,那一定是友好的。
会是一场对话,既是声音的,又是声和光的。
《Firelight》,1964
这个夜晚让他记忆深刻,后来斯皮尔伯格在17岁时把它拍成了学生电影《火光》(1964),后来还在一家影院上映。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第三类接触》的原型。
《第三类接触》中有几个情节都来自他跟父亲看流星雨的经历和感想:
男主角带着全家人来到郊外,在路边观赏到了从空中闪过的奇妙光束;
影片结尾,科学家们选择用电脑打出音符来与外星飞碟进行交流,促成人类与外星人第一次面对面的和平接触。
如果说《第三类接触》代表的是斯皮尔伯格对于科幻的最原初最单纯的童年想象,那么《E.T.外星人》则是属于他更私人的情感表达。
他曾说,《E.T.》完全是“我个人的故事,与我父母的离婚有关”;
“我对这件事的反应就是逃进我的想象世界里。我希望有个朋友,既能做从未有过的弟弟,又能做离我而去的父亲。于是,ET诞生了。”
父母的离婚让本就孤僻的斯皮尔伯格更加迫切地想逃离糟糕的现实生活。
用一台8mm摄影机拍各种各样的影片便成了他最好的排遣方式。
十几岁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就已经住进了由自己建造并拥有特权的虚拟世界里,始终不愿走出。
所以他在36岁拍完《E.T.外星人》的时候仍说自己还是一个孩子。
“打心底里不想去面对这个世界”,“我想永远做一个小男孩,永远地玩”。
《第三类接触》和《ET外星人》构成了斯皮尔伯格科幻片的第一阶段。
故事均是围绕外星人到访地球展开,主人公往往是不完整家庭里的孩子。
孩子与外星生命的相遇和相处,背后指向的是:当家庭破碎后,该如何填满一个孤独孩子的心。
也有人说,这两部电影中的外星人,其实都可以看作是斯皮尔伯格本人的化身。
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异类,同时他的犹太人身份以及不善交际的性格常常引来同学的欺负。
所以,他是在借用外星人来表达他对于被大家认可、被关注的渴望。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斯皮尔伯格那么热衷于拍摄广受欢迎的视觉娱乐大片,因为他从小的潜意识里就需要一种融入感。
在抒发完童年心结的《第三类接触》和《E.T.外星人》之后的很多年里,斯皮尔伯格没有再去碰触科幻片。
直到2000年以后他再次发力,接连拍摄了《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与《世界之战》。
此时他的科幻片风格早已不是私人化的童年情感自传,而是加入了更多反乌托邦、科技反思,风格上偏于紧张、黑暗。
比如《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坟场;
《少数派报告》里能够预知犯罪并提前抓捕的智能系统;
《世界之战》里突然大肆入侵地球的外星怪兽。
《少数派报告》与《世界之战》都有斯皮尔伯格对911恐怖事件的看法,前者暗示了整个社会的恐慌,后者则渲染了恐袭(对应外星人)发生时民众的震惊和无助。
年过五旬的斯皮尔伯格,在用一部《辛德勒的名单》扭转了人们对他只会拍儿童冒险电影的偏见后,再次证明了自己同样可以拍出更加成人化的、严肃的科幻片。
《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时隔13年后再次拍摄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
虽然仍有着反乌托邦的背景,但这一次,72岁的他又重新像一个充满童真的小孩子一样,借助恩斯特包罗万象的原著小说尽情地释放了他对游戏、电视、电影、漫画等大量流行文化元素的迷恋。
整个影片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大彩蛋,稍不留神就可能会错过很多有趣的致敬梗。
再加上超前的想象力,酷炫的特效,可以说是继《阿凡达》后又一次“嗨翻”的观影体验!
这也是继《第三类接触》和《E.T.外星人》后又一部带有斯皮尔伯格童年记忆的“半自传”电影。
而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彩蛋集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电影里的故事已经与斯皮尔伯格自身的成长经历奇妙地汇合在了一起。
你收获了影像带给你的快乐,同时又了解了一段独特的人生。
“最重要的仍然是现实世界,它让我能吃一口饱饭,
你懂吗?”
郑州万达影城也有抖音官方账号啦
关注我哦
想看的有趣的有想说的话都可以私信小编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