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第三方影像中心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影像学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尤其在创伤治疗过程中,医学影像学结论是重要指征。无论在病情评估、病灶性质判定、手术方案的制定,或是评估治疗后效果,医学影像学结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方影像中心成为医疗投资市场热门概念是从2016年开始的。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医疗资源的集约化,以降低成本,把影响学检查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方影像中心和第三方检验中心(ICL)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结果却是第三方检验中心发展迅猛,大有覆盖全国之势,催生了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上市公司。反观第三方影像中心,政策的鼓励并没有推动行业的高速发展,最近两年的投资热度也明显减弱。那么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第三方检验中心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有问题?它的出路在哪里?

在欧美国家,影像医生集团与独立第三方的影像机构普遍存在。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医院,相当一部分影像医生都是向第三方机构聘用大量的影像医生,在当地机构或者家中远程为其他机构服务,甚至一部分的初级阅片被分包到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

国内,第三方影像中心处于行业变革时期。大型公立医院新增大型医用设备受到政策限制。分级诊疗是现阶段医改的战略性大方向,而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设备配置落后,目前大病不出县缺乏硬件支撑。设备代理商和院中院运营商有转型动力,大型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设备代理营商均有推动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的诉求。

2016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首次明确了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独立法人地位,牌照审批标准清晰化。文件鼓励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间检查结果互认。

政策限制是放开了,但是仔细想想,往往需要政策鼓励的行业可能是不太赚钱的。如果一个行业本身正在蓬勃发展,通常情况下会倒逼政策的出台来对它进行规范,过程中起主导型作用的是市场,这是比较正常的一个逻辑顺序。反过来由政府鼓励来推动则感觉有些后劲不足。

文件对第三方影像中心基本设备做了规定:至少配备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两台、16排CT和64排以上CT各一台、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

第一眼看上去门槛不高。16排CT可以说是2008年左右的主力产品,64排也早已不是当前的高端设备。但问题是仅凭这些配置无法贡献利润。落到地方,以浙江为例,除上述标配以外,增加了可选配置SPECT、PET-CT、PET-MRI,允许开展核医学检查诊断。但要知道,这些都是高端设备,成本高,但却是贡献收入的主要来源。

低端设备没利润,高端设备投入大,重资产。换句话说只有资金投入力度够大,购买高端设备,影像中心才运营的起来。而这些设备本身几乎全是进口的,国内厂家除了砸钱这一个办法,不太可能建立自己稳固的竞争优势。影像学检查的流程是标准化的,很难向第三方检验中心那样,在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是第三方影像中心和第三方检验中心的第一个区别。

从需求端来看,在国内三甲医院一般医学影像占全院总收入的20%左右,仅次于药品,和检验科室收入规模类似。因此第三方影像中心的服务对象一定要避开和三甲医院的直接竞争,而是要去做增量,尽可能满足基层医院的需求,把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然而这个需求能够被满足吗?

对于第三方检验中心而言,只需要在基层医院把检测样品,比如血液、尿液,冷链运输到第三方中心,检测完成之后报告发回医院。患者是不需要亲自过去的,甚至不需要知道第三方检测中心的存在,报告单上直接体现医院自己的名字。然而第三方影像中心是必须要求患者亲自上门接受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影像中心的服务半径。如果影像中心的距离和最近的三甲医院差不多,患者何不直接在三甲医院一站式解决?这是第三方影像和第三方检验的第二个区别。

基层医疗机构就大型医疗设备,如CT而言,并非资源缺乏。对于它们而言,更需求更强烈的是影像医生。现实是优质医生集中的大城市,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合格的影像医生。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对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人员要求,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和第三方检验中心一样,这是个共性问题,在区域性或全国性连锁扩张的路上必然碰到。

人工智能和影像诊断的结合是解决人才瓶颈的一个方向。影像学检查从形式上可以不和患者面对面交流,凭借检查图像和相关病例资料做出诊断结论。例如可将人工智能诊断植入到医疗影像设备,在图像上快速进行标记,使现有的医疗影像设备更智能、更准确、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医生在诊断时可以参考人工智能诊断的结果,以此来印证或完善自己的诊断。

目前我国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比较少。比较有名的有万东医疗(600055.SH)、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明峰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广宇集团(002133.SZ,上海世正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江西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平安好医医学影像中心等。美国的龙头是RadNet,Inc.(RadNet)。公司在美国境内设有309个运营中心,集中在加州、纽约、新泽西和佛罗里达等七个人口稠密州,所在区域覆盖了美国约25%的人口。公司还向约75万签约医生团体和独立医生组织提供医学影像服务,每年完成超过600万份影像业务。当前市值7亿美金左右。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408G1DLI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