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互联网+建筑大数据”模式打造,集指纹打卡、人脸识别、特种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工地”来了!4月10日,记者从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了解到,现在银川市已有30个这样的“智慧工地”。
喷淋系统、雾炮机环绕左右,“智慧工地”不再尘土飞扬。
走进位于兴庆区上海路与民族北街路口东北角的中环大厦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在门禁系统打卡或刷指纹、刷脸进入。在施工升降机处,操作人员需要刷脸才能操作。工地外部的围挡十分整洁,最显眼的地方还有一块LED显示屏,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湿度、风速、风向、PM2.5、工地噪声数据等。喷淋系统、雾炮机环绕左右,每天按规定时间启动,并根据天气情况加大频率,时刻将湿度和污染物浓度控制在相关标准之内。每当有车辆驶入工地,还要经过洗车台进行冲洗,确保工地环境整洁。
“‘智慧工地’就是通过工地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达到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地现场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实施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一种新型施工管控模式。”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银川市智慧工地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塔式起重机、垂直运输机监控及操作人员识别,扬尘、噪声监控,农民工实名制、工资分账管理、施工动态等。
目前,“智慧工地”接入的工程质量安全智能移动监督系统,操作者只要在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处理业务,如在线审批、在线业务办理、查看工地在线视频等。据悉,今年银川市将力争创建“智慧工地”80至100个。
(来源:网信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