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曾幻想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者未来,也有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乐此不疲讨论的一个话题,穿越时空真的就是异想天开吗?并不是!
在1930年,爱因斯坦等人提出一个震惊世界的假设,宇宙中有个特殊的通道,可以连接不同的时空,实现人们穿越时空的梦想,他们将这个通道称之为虫洞。那么虫洞到底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黑洞了。
人们想象的穿越虫洞
黑洞是宇宙中存在的特殊天体,可以吞噬周围的一切物质,甚至是连目前已知速度最快的光线,也无法从黑洞的吸扯中逃离,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最初科学家将这个特殊的天体命名为黑洞,寓意看上去是个黑色的洞。
但是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对黑洞又提出来一个新的称呼,那就是红洞!他们发现黑洞并不是完全黑乎乎一片,在周围有一个红色的环状区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最初的科学家搞错了?
早期人们想象的黑洞
漫长的黑洞研究
在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方程式——爱因斯坦场方程,次年,一个来自德国的天文学家便根据这个方程研究出了一个结论——史瓦西半径,这个结论说明,如果一个天体的半径过于小的话,那么这个天体会出现新的变化,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光线也无法与之抗衡。其他天文学家则是将这种特殊的天体命名为黑洞,这是最初的黑洞假设。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他们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寿命走到尽头之后,就会变成中子星或者是黑洞,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光逃离黑洞引力的基础上会形成曲率,因此可以观测到黑洞的边缘地区。
这只是个假设,直到六十多年后,美国科学家才利用计算机技术推演出第一张黑洞照片,虽然这个照片是模拟的,但依旧震动了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人们对宇宙中存在黑洞的假设逐渐肯定起来。
这个黑洞照片证明了先前科学家关于黑洞的研究基本是正确的,并且首次提出黑洞的扁平物质盘的形状假设。
早期科幻电影里面的黑洞
天文学家的脚步并未停止探索,在2015年,科学家在引力波学说的基础上,利用美国的超算成功模拟了两个黑洞合并的图像。
要知道,进行黑洞互相融合碰撞的模型极度困难,因为模拟所需要考虑的引力场等数学计算极度复杂,科学家借助于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2万个小时、900个黑洞模拟的漫长过程,终于建立起来一个模型,将两个黑洞碰撞末期的情景成功模拟出来。
科学家模拟的黑洞撞击
不仅如此,负责洗照片的天文学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现,那就是黑洞会影响恒星的形成,并模拟了大规模的星系结构来进行说明。
这无疑是天体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而这也证明了最初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关于黑洞的设想,仿佛天文发现正一步步的印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事实真的如此吗?
人们猜测的黑洞内部
第一张真实拍摄的黑洞照片
2019年,天文学家向全世界公布,天文学界拍摄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并将其公布出来,这个照片呈现的黑洞让人惊奇,因为它的周围有一圈红色的光环,只有中间是黑色的。
这张照片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正确的,再一次印证了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天文假设,然而,在人们为爱因斯坦的智慧感到敬佩的时候,一个疑问也出现了,为什么黑洞周围是红色的呢?是科学家处理照片的时候出错了吗?
第一张黑洞照片
自然不是的,这张照片历经两年时间,由美国和德国的天文科学家一起通过超算计算出来的,整个过程相当严谨,不会出错的。
当时科学家为了能拍摄到这张照片,科学家采用了一种名为VLBI也就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技术,将地球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8台射电望远镜整合成一个约等于地球直径的射电抛物面天线,同时对同一地点的黑洞进行观察。
在观察完成后,便是数据处理工作,由于射电望远镜并不是直接拍摄的图像,而是各种数据,因此需要将数据转变成图像。
黑洞在宇宙中的位置
当时总共存储了几百万GB的数据,分别送往了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中心进行处理。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数字技术基本上消除了无关数据,只保留了黑洞数据,在各自处理完数据后,两个研究中心便开始进行数据融合。
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艰难,不仅要辨别不同射电望远镜本身所导致的问题,还要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互相补充。
等全部数据都比对修整完整,再将这些数据发送给另外四个研究中心,由他们将数据转发成图像。
天文研究中心
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经过严密的计算、数据比对等,其结果是完全可信的,那红色区域怎么解释呢?我们接下来说说。
红洞
为什么黑洞周围会有光?理论上,黑洞本身不会发光,但是黑洞并不是无穷大的,在黑洞与外界的交接地界,光线正在逃离,避免被黑洞吞噬,由此黑洞的周围并不是黑乎乎一片,是有光的,这片区域也正是被射电望远镜捕获到的区域——红色光环。
黑洞并不是全黑
在天文学界,他们将这片区域称之为吸积盘,吸积盘是黑洞的引力对周围物质进行牵引进而吞噬导致形成的,这张珍贵的照片上的光就是吸积盘贡献的。
黑洞发红的原因
另外,还有细心的小伙伴们发现,这个光环好像不是很对称,上面暗,下面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情况被科学家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它是指物质的辐射波长会因为与观测者的距离而产生变化。
也就是说,当观察者距离辐射光源近时,观察者能接收到的频率就会提高,当辐射光源远离观察者时,能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变低,因此红色光环就有的明亮有的黯淡了。通过对吸积盘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黑洞的质量等。
黑洞的吸积盘
至于说为什么捕获的光呈现为红色,而不是蓝色白色的呢?其实并不是因为捕获的光线是红色的,而是科学家选择了用红色来呈现捕获到的光线。由于这张照片是射电望远镜贡献的,而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其实是电磁波,不是具体的影像。
科学家在处理射电望远镜提供的数据时,就可以自主选择那些好看的颜色将其作为图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科学家喜欢,他们甚至可以将这个红环变成绿环、蓝环、紫环等。
科学家们模拟的黑洞
随着对黑洞的进一步探索,再一次印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证明了宇宙中黑洞的存在,不知道在更久远的未来,随着对宇宙了解的深入,能不能更好的拍摄黑洞图片,让人们再一次窥测黑洞的神秘面目。
宇宙中存在着许多黑洞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有可能会证明到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另外一个假设——白洞。
白洞与黑洞相反,黑洞吞噬物质,而白洞则往外面喷射物质,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白洞是将黑洞吃下去的东西吐了出来。
虽然现在还没有白洞的消息,但是看看黑洞漫长的发现过程,也就释然了,可能白洞到这个世纪结束依旧不会有任何进一步的发现,不过在人类孜孜不倦的宇宙探索中,迟早会进入人类的视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