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距离2019年还有354天
学,是从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向外探索并接触新事物。随后再返回自己的知识大本营,重新了解新的片段,然后再次去探索新东西。
先来说说什么叫响应式。最早引用于一篇建筑学文章中的响应式建筑设计概念:
物理空间应该可以根据存在于其中的人的情况进行响应。结合嵌入式机器人技术以及可拉伸材料的应用,建筑师们正在尝试建造一种可以根据周围人群的情况进行弯曲、伸缩和扩展的墙体结构;还可以使用运动传感器配合气候控制系统,调整室内的温度及环境光。已经有公司在生产"智能玻璃":当室内人数达到一定的阀值时,这种玻璃可以自动变为不透明,确保隐私。
当然这个思路并不是无端引入到WEB端设计的。
因为当下世界的物理属性在飞速发展。网速越来越快,屏幕该大变的特别大,该小的特别便携。所有基于物理世界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这就导致,使用者无论用多大的屏(分辨率),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其信息都应该在第一时间适应屏幕。
记忆尤新,09年第一次拿到1代iphone的时候,页面在手机上是可以横着看,着实是震惊了我第二把,第一震惊是滑动解锁。
于是解决方案就借鉴了建筑的响应式理念,简单说就是,一切都要弹性化处理。Ethan Marcotte的文章中,他通过一个实例展示了响应式Web设计在页面弹性方面的特性:
关于实现它的技术,我就不过多解释了。如果你还不理解,那你可以随便用浏览器打开一个网站,横着看看,竖着看看。
关于展示内容,无非就是液态布局,文字会根据宽度重新排版,在可见范围内,更换字号。那么问题来了,LOGO呢?它是有一套自己的VI系统的,可以小,但不能无限的小下去。
上图就是实例,插图与LOGO在布局与大小上做着变化。试想,如果再小下去呢?未来任何设备上都是具有屏幕的,因为使用场景的关系,屏幕会比较小。因此,考虑LOGO的响应性,势在必行!
前边讲的,都是前端可以解决的问题,但LOGO这东西,如果设计师不给你LOGO的不同使用场景图片,前端和程序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因此,在设计LOGO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多场景使用的画面,假设自己的LOGO一定要小的一定地步,如何保持其可视性?未必是单纯的缩小,来看看,这些大企业是如何将自己的LOGO进化到响应式的吧。
END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