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属加工(mw1950pub)发布的第19564文章
编者按
本文为锻造缺陷类。
(本篇选自《机械加工特色操作及实用案例》第五章第五节)
第四节 焊接缺陷类
一、案例39:筒体铜带熔敷焊焊接裂纹
材料:D6AC钢、T2铜。
失效背景:筒体和铜带是采用熔敷焊接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筒体、铜带焊接后微观检查时发现显微裂纹,宏观上无异常(见图5-154)。
图5-154 筒体和铜带焊接后的宏观图
失效特征:在筒体内部存在微裂纹和微孔洞,位置在筒体内部、距筒体铜带焊接界面400μm区域内,大部分在100μm区域内,少量在100~240μm,微裂纹是沿晶,微孔洞连接成串,部分出现裂纹扩展型特征,如图5-155所示。对焊接前的筒体进行显微分析,发现筒体近表层存在微孔洞缺陷,大部分集中在100μm(见图5-156)。
图5-155 筒体和铜带焊接处的裂纹图
图5-156 筒体焊接前微观图
原因分析:筒体的材料为中碳调质钢,碳、合金元素含量高,对硫、磷等杂质特别敏感,易产生晶间低熔点夹杂物。筒体近表面已经存在微孔洞,在焊接热应力作用下串接,形成较大的显微裂纹。
失效原因:焊接过程加剧了近表层原有的微孔洞、原有晶界大量低熔点夹杂成裂纹。裂纹的内在因素在于“近表层原有的缺陷层”。
改正措施:将筒体表面的缺陷层磨削掉300~500μm再进行熔敷焊接,没有出现微裂纹。
机械加工特色操作及实用案例
本书围绕车削加工特色操作法、专用夹具、专用量具、检测等制造方面的经验常识,各种车削加工案例,数控刀具经典解决方案,疑难零件加工案例和产品失效分析等多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是技能大师孟祥志的绝招绝技及工作室核心成员多年工作宝贵实践经验的结晶,对技术交流和成果推广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推 荐 视 频
关注金属加工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工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