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个微信群里,有人分享了一份PDF资料,我觉得内容挺好,只不过这份PDF文件被人加了很多广告,每一页都有二维码和一些广告语。我看着不舒服,想把PDF转换为可编辑的Word文档,再删除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
后来准备行动时,我突然放弃了。因为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看这份PDF文件,是为了学习其中对我有价值的知识和案例,还是为了得到一份“纯净的PDF文件”,以便自己存在电脑硬盘里?
如果是第一个目标,我直接忽略那些广告就行,干嘛费劲去整理这份文档?
如果是第二个目标,收藏更多的文档,对我的意义在哪里?难度我想成为一个“资料贩子”?这好像是买椟还珠的操作。
想清楚了,就忽略广告的影响,着眼于吸收有价值的正文内容,这才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一些逃避核心问题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不会取得任何有价值的结果。
02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案例。有个网络大v,经常在微博上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大家都喜欢看。有一次,某个网友给大v留言,说:“你发10条微博,就有2条是广告,这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如果你再发广告,我就取消关注了。”
那个大v回复说:“如果你认为另外8条微博有价值,你就看那8条内容,忽略广告即可。我也要生存,如果没有那2条广告,那么也就不存在这8条微博了。”
我不知道那个网友最终有没有取关,但我挺认同这个大v的观点,正在由于有广告收入,才能让他心无旁骛地去阅读、思考,去生产更多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以此循环,才能让这件事情长久地持续下去。
没有收入,纯粹“为爱发电”的事情,是无法长久持续下去的。
作为读者,特别是免费受益的读者,不应该对打广告的作者提出远超道德标准的要求。如果一定要提的话,可以自己先试着能不能做到。
毕竟,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是没有资格要求他人必须做到的。
03
记得以前吴军老师曾经分享过,早期他在新浪微博写了一个专利,名字好像叫“发明365”,准备用一年时间去分享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但由于没有激励,也没有外部约束,写了几个月就放弃了。
后来,吴军老师在得到APP开设专栏,由于是付费机制,有合同约束,必须每周完成5篇专栏文章,同时又有大量用户的正反馈,这件事情就很容易持续下去。
就像很多软件一样,有付费版,有免费版,为了生存下去,免费版本要么功能缩水,要么会有一些广告,这很正常。
如果希望不被广告干扰,那就付费。付费会节约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更容易专注。
如果不希望付费,那就接受它,并希望它能长期生存下去,以便持续提供免费服务给你。
对个体而言,在“好的内容,但有广告”和“差的内容,没有广告”之间,应该是很容易做出判断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提醒自己,取其精华,忽略其“糟粕”,不要因为一些小瑕疵而锱铢必较,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其他精彩文章,点击下方标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