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而言,水文模型把城市区域按出水口划分
为多个汇水子区,每个汇水子区作为一个独立的计
算单元,运用“黑箱”或者经历的办法计算每个汇水
子区的产流和汇流过程,然后经过管网或者河道演
算到城市研讨区的出水口( 胡伟贤, 2010)。代表性
的城市水文模型主要包括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Rossman, 2010)、UCURM(Uni-
versity of Cincinnati Urban Runoff Model) (Papada-
kis et al, 1972)、ILLUDAS(Illinois Urban Drainage
Area Simulator)(Terstriep et al, 1974) 等。由于这类
模型对数据请求较低以及计算高效,在城市洪涝模
拟和规划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刘俊等, 2006; 史
蕊, 2010; 黄国如等, 2011 )。但是,以SWMM模型
为例,在理论中诸多学者以为SWMM建模具有很
大的客观性,子汇水区的划分方式和汇水区之间流
经途径的不同会对模仿结果和时间过程曲线有很
大的影响( 赵冬泉等, 2008)。为了进步子汇水区划
分的客观性,减小SWMM建模的复杂性,一些学者
将天文信息系统(GIS) 与SWMM停止了耦合开发
( 史蕊, 2010; 黄国如等, 2011 ; 孟超等, 2012)。虽然
如此,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下垫面一日千里,城
市的微地物、雨水口梗塞等极易影响水流途径,因
而很难依照经历的水文学办法得到城市各个汇水
区的产流和汇流规律。同时,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
模仿结果,研讨区域需求进一步细分,这也给模型
参数的率定带来了呈几何方式增长的难度( 胡伟
贤, 2010)。最为重要的是,这类模型由于对计算单
元停止了概化处置,不可以提供模型非节点处洪涝
的动态过程,如地表积水深度的变化过程以及流速
等,而这些信息关于内涝后的交通引导等城市管理
尤为重要,因此,这类模型并不能很好地为聪慧城
市的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足够的积水过程信息。集总式水文模型而言,基于物理机制的散布式水文
模型常常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信度。随着城市
中物联网和挪动互联网设备的完善,聪慧城市的发
展可以为城市洪涝模型的构建、考证提供海量实时
精确的大数据,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飞速发
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开展保证了城市洪涝模仿的
计算效率,这无疑给散布式模型带来了极大的开展
空间。同时,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模仿模型主要的需
求数据为高精度地形数据,没有水文、水动力模型
的需求数据限制性那么大,构建模型相对水力学模
型简单,而且可以模仿径流的时空过程。因而,应
对城市管理的局部问题,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洪
涝模型是一个可能开展的方向。但是总体来讲,只
要数据和技术支持,在聪慧城市的背景下,基于物
理机制的散布式水文模型理应是将来城市洪涝模
拟的主流开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