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码优化新突破:简单指令实现百倍性能提升,揭秘背后的“企业级”思维
近期,数据科学家麦克斯·伍尔夫在BuzzFeed进行了一项引人入胜的实验,探索了通过重复指令提升AI代码性能的潜力。实验选用Claude3.5语言模型,并以经典的编程挑战为切入点:编写Python代码以找出一百万个随机数中,数字之和为30的数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初始版本中,Claude生成的代码运行时间为657毫秒。然而,当伍尔夫连续输入“写出更好的代码”这一简单指令后,代码的运行时间竟大幅缩减至仅6毫秒,性能提升幅度达到惊人的100倍。这不仅展示了AI在代码优化方面的潜力,也引人深思其对“更好代码”的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次请求“写更好的代码”时,Claude意外地将代码结构转变成类似于企业应用程序的架构,加入了诸如错误处理等典型的企业特性。这反映出,AI可能将“更好代码”与“企业级软件”进行了关联,折射出其在训练过程中所吸收的知识和模式。
开发者西蒙·威利森分析认为,每次新的请求都促使语言模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代码。尽管每次请求都包含先前对话的上下文,但Claude在分析时仿佛是初次见到该代码,从而能够持续地进行改进。
然而,在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请求尝试后,伍尔夫发现尽管能够更快地获得优化效果,代码中仍会出现一些细微的错误,需要人工进行修复。因此,他强调了提示工程的重要性。虽然简单的后续问题能初步提高代码质量,但有针对性的提示工程可以带来更显著的性能提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Claude跳过了一些人类开发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优化步骤,例如去除重复项或先进行排序。同时,提问方式的细微变化也会对Claude的输出产生显著影响。
尽管性能提升令人印象深刻,伍尔夫仍强调人工开发者在验证解决方案和故障排除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他指出,虽然AI生成的代码不能直接使用,但其在创意和工具建议方面的能力不容忽视。
核心要点:
AI通过反复指令优化代码性能,使运行时间从657毫秒降至6毫秒。
AI在代码中自动添加企业特性,体现其对“更好代码”的独特理解。
提示工程至关重要,精确的请求可加速结果生成,但仍需人工开发者进行验证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