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又唱又跳的小姐姐和8000多个“灰头土脸”的兵马俑,你更愿意将目光放在谁身上?
也许之前你会选择“颜艺俱佳”的鲜肉综艺,但是现在,更具趣味的文化节目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2017年底,一股“综艺清流”席卷而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节目“battle”当红流量,在热闹的综艺舞台上,用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博得更多关注。
《国家宝藏》豆瓣9.1分、爱奇艺网站首集点击量超过1500万……不输头部综艺的数据背后,是年轻人“有趣的科普”需求不断膨胀的事实。
而当新奇的技术手段X知识宝库博物馆,
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一则名为“AI博物馆奇幻之夜”的H5刷屏朋友圈,很多人纷纷唤醒了“沉睡”的文物,成为了“国宝唤醒人”,为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贡献了力量。
这个刷屏级的H5是百度通过AI技术,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文物“搬运”到了手机上,并“复活”了他们,像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马俑“小哥哥”被唤醒后,居然开口就要吃肉夹馍。
珍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广窑褐彩魁星像虽然长相清奇但声音好听。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萌宠”汇丰银行铜狮,居然也会说话。
时值世界博物馆日,百度通过技术手段,让兵马俑、魁星像动起来会说话,让文物从穿越历史的“展品”变成能说会动的各路“戏精”,让博物馆游览更真实、有趣、“接地气”。
作为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不应该只是历史文物的“收纳箱”、“研究室”,更应成为文明的重要传承地。
基于此,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8 年 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共同启动了“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
此计划将通过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AI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一起,构建中华五千年文明智慧网络传播矩阵,让文物“活”起来。
基于先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基因,百度已经搭建起以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大计算为基础的技术架构,并通过AI能力开放平台不断赋能各个行业。
在去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百度就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百度推出的百科线上数字博物馆计划已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博物馆平台,权威合作了235家重点博物馆,累计用户访问量7852万+,这次合作正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进一步落地。
此次计划将借助百度诸多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和AI能力,结合博物馆的行业洞察,共建AI博物馆。项目核心将围绕图像识别、智能语音交互、AR、室内定位、数字博物馆、智能机器人等方面进行整体开发。
后续,百度将继续与文物局以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进行深度的合作,推进整个计划的开发以及落地应用。
我们已经生活在AI时代,享受着智能音箱、刷脸支付等技术带来的便捷,但博物馆仍保留着相对“原始”的姿态。
未来已来,百度将用AI赋能博物馆,
用科技传承文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