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前后将上演一场罕见的天文奇观——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将在日落后排成一线,形成“七星连珠”。对于普通观众和专业天文学家而言,这既是视觉盛宴,也是探索太阳系运行规律的绝佳机会。
此次七星连珠几乎全球可见,但观测效果因地理位置而异。日落后半小时至两小时是最佳窗口期,此时天空渐暗,行星渐显。值得注意的是,土星因紧贴太阳可能难以捕捉,需借助天文软件定位其短暂现身时刻。
四颗亮星无需工具即可观赏:火星-0.4等、木星-2.3等、金星-4.8等,水星则在宝瓶座边缘时隐时现。天王星(5.8等)和海王星(7.8等)需双筒望远镜辅助观测,而土星仅在日落后20分钟内现身,且亮度受暮光影响大幅削弱。
此次连珠前半夜无月光干扰,是观测暗弱天体的好机会。若使用小型望远镜,天王星的淡蓝色圆面、海王星的朦胧光斑都将清晰呈现。木星的条纹云带、土星的光环甚至火星的极冠,也可能在设备支持下显露真容。
行星连珠并非字面意义的“直线排列”,而是多颗行星同时出现在太阳同一侧的天区。由于八大行星轨道倾角差异(最大达7度),真正的几何直线在太阳系中并不存在。天文学定义中,当行星聚集在小于180度的扇形区域时,即可称为连珠。此次七颗行星分布在约170度的范围内,已属罕见密集。
此类现象平均每10-20年发生一次,但能同时被肉眼观测的案例屈指可数。例如2040年9月的五星连珠虽涵盖更多亮星,但水星因接近地平线可能难以捕捉。而2080年3月的六星连珠将伴随木星与土星的“超近合相”,两者角距仅6角分(相当于满月直径的1/5),堪称千年奇观。
尽管网络流传“行星连珠引发地震海啸”,但科学计算表明,七颗行星对地球的联合引力仅为月球引力的百万分之一。这种微乎其微的潮汐效应,甚至无法扰动一杯茶水的水位。历史上多次连珠期间,地球也未出现异常地质活动。
谣言或许源于对“超级月亮”效应的误解——月球近地点引发的潮差最大可达15%,而行星连珠的引力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场天象的真正危险,或许只在于观测时长时间仰头导致的颈椎疲劳。
若错过此次七星连珠,2025年8月10日将迎来水星、金星、木星等六颗行星的晨间连珠;2026年2月的傍晚天空还将再现六星同辉。对于天文爱好者,不妨用此次观测开启长期记录:对比行星位置变化,亲手验证开普勒定律;追踪木卫一的轨道周期,感受伽利略四百年前的震撼。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