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爆款”专业 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再过几天,首批“00后”就将迎来高考。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今年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其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数量达250所,“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60所。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开设的“爆款”新专业,将成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难以回避的选择。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这将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甚至出现“坑”多“萝卜少”的局面。《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占5%左右的比例。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人才总量的不足,人才缺口巨大。

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性较强的行业人才将成为紧俏人才。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高薪自然也不会是问题。不久前,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显示有20多家企业年薪突破了30万元人民币,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达56万元人民币。

对于考生来说,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新趋势,职业前景可观,确实很诱人。但既然是新开设的专业,就有当“小白鼠”的风险。考生选择这类新开设的“爆款”专业,应当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理性抉择,要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做好学习过程会很辛苦的心理准备。从目前机器人工程等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课程较庞杂,且可能难度较大。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在缺乏足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仍面临很多挑战。由于人工智能高度依赖大数据和硬件投入,其最新进展几乎都来自企业界,且更新速度快。高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联系,否则等到学生走出校门,很可能发现所学的东西都已经过时了。因此,必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打破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边界,破解高校与市场需求的“两张皮”现象。比如,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时,百度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与探索。

人工智能领域更多需要的是跨界人才,“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之路,这就要求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对于高校来说,如何突破跨学科合作,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01B0ENA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