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微软从5年前就开始了把数据中心沉海底的计划,2015年,他们曾试验性质的将一台电脑封装在压力容器中放入海底5个月,而这次沉入苏格兰海域的则是名副其实的服务器组,它要在海底待5年。密封容器中装了12组机架共计864台服务器,处理性能相当于数千台高端台式电脑,其中存储空间达到了27.6PB,能够保存500万部电影。数据中心由海底电缆供电联网,电力供应来自于奥克尼群岛的清洁能源。
6月1日,微软将一个长约12米,直径接近3米的胶囊状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水域。
这个在海底嗡嗡作响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一共装载了864台服务器,可以存储约500万部电影。它将为苏格兰群岛的沿海地区提供高速的云计算能力和互联网连接。
微软将这个项目称作Project Natick。他们表示,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主要是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为了维持机房适宜的温度,避免上千台服务器宕机,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巨额的空调费用。因此,越来越多公司将数据中心建在人烟稀少的高纬度地区,希望利用外部空气来降低冷却成本。此外,土地租金、人力和水电等成本都让人头疼。
相比之下,有着较低温度的海底就像是一个天然冰箱。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可以在水下顺利运作,微软特意跟一家经验丰富的海洋工程公司Naval Group合作,将一些潜艇的技术用于维持冷却温度。而从投入生产到最终下水只花了不到90天,时间成本也大大降低。
水下数据中心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项目经理Ben Culter 称,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距离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在附近水域放置数据中心,可以以短距离为沿海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快速流畅的互联网体验。
环保也是一个大亮点。这次放置数据中心的地方,是位于英国苏格兰东北部的奥克尼群岛(Orkney Islands)。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揽了岛上的1万名居民用电,而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也将由它们来提供电力。
微软将这称作「自给自足」式的数据中心。
听上去海底数据中心一切都很美好,不过微软即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服务器的维护保养问题。毕竟,机房里的服务器有了故障可以随时派工程师维修,而海底服务器有了问题,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能够顺利撑过接下去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