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第十个航天日到来之际,译林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授罗伯特·普尔撰写的,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吴季领衔翻译并作序推荐的著作《地出》。
普尔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类在第一次从月球轨道拍摄下地球升起的经典照片“地出”之后,对地球、对自身产生的全新的领悟。
2025年4月20日(周日)13:30,《地出》译者,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将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柏春,以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相聚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分享关于人类航天与中国航天的故事,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所达成的全新的宇宙观。
活动主题
38万公里外的宇宙回眸
——《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新书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5年4月20日
13:30-15:30
活动地点
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二层活动区
活动嘉宾
吴季
张柏春
焦维新
主持嘉宾
吴莹莹
活动主办方
译林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中关村图书大厦
线下参与
活动期间进入活动区域落座
视为参与活动
线上直播
嘉宾介绍
吴 季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卢森堡政府“空间资源”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阿联酋航天局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三号有效载荷总指挥等。
张柏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国际机构与机器学联盟机构与机器历史委员会执委,南开大学双聘教授,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科学技术史卷以及学术期刊
焦维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是空间探测技术、行星科学与空间天气学。出版了本科生教材4部,科普书40多部,其中有两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科普书,一部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优秀科普书银奖。
吴莹莹
吴莹莹,译林出版社类型文学出版中心副主任,策划编辑。策划出版有《火星救援》《索拉里斯星》《你一生的故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等图书。
相关图书
《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
作者:[英国]罗伯特·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