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由即梦AI3.0直接生成
先确立一个观点,用户在刷小红书时,是带着某种情绪需求来的。
用户每天打开小红书刷内容,并不是为了增长见识、学习技能,而是为了满足当下的心理状态。
那么今天的小红书,就已经转变成了一个用内容哄用户情绪的平台。而此处哄人的核心,绝对不是讲事实讲道理,而是要讲出观众的潜台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一些笔记明明干货十足,排版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发出去后却几乎没有得到平台的推荐,点赞收藏寥寥无几。
而一些情绪浓度超标,甚至逻辑上都有些混乱的吐槽内容,经常被推荐为热门笔记,获得高达上万的点赞和收藏。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算法的问题,而是用户选择的结果。
算法的使命是提升平台整体数据,所以从我们的视角,会觉得算法特别偏爱能够引起观众情绪波动的内容。
因此,在小红书上创作笔记的逻辑应该是:先辨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情绪,分析此类情绪背后的诉求,再创作适配这些情绪的内容框架。
这里将 5 种常见的情绪类型举例说明:
可以说,小红书的内容情绪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脱出现实生活的。
以这两个种草博主为例:
像这几篇爆款笔记的标题,就是将情绪化内容创作到了极致。即使生活中并不会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但在小红书是非常受欢迎的。
这类内容就向用户暗示了,拥有某样东西,可以获得远超出预期价值的心理需求。
由于小红书是用户先点击封面或标题,才会算作一次浏览,所以封面和标题是情绪的第一触发的,这几乎彻底决定了一条内容的数据。
一个好的封面和标题,应该在1秒内触发用户的情绪反应,否则就会被顺手划过去。
如果除了图片外还有几段文字内容,那么前三行会决定观众是否继续阅读下去,所以开头不要急于展示结论和干货,而是需要继续强化标题封面中的情绪诉求。至于干货内容,不宜超过30%的篇幅。
在注意力经济的战场上,得情绪者得天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