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实时监测步态的新型智能鞋垫系统,既能帮助矫正体态,又能为从足底筋膜炎到帕金森病等疾病提供早期预警。这款内置22个微型压力传感器的设备,通过鞋面太阳能板供电,能基于人类“生物指纹”般独特的步态特征实现实时健康追踪。
研究共同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李静华(音)表示,系统可通过蓝牙将复杂的人体健康数据传至手机进行即时分析。“人体蕴藏着大量未被察觉的有用信息,而这些状态会随时间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用电子设备解码这些信号,推动自我健康管理。”
全美至少有7%人群存在步行、跑步或爬楼梯困难。尽管近年智能鞋垫研发热度攀升,但过往原型机常受困于能量限制与性能不稳。为解决这些难题,李静华(音)与论文第一作者、该校博士生王琦(音)团队聚焦三大突破:设备耐用性、数据采集分析精度、持续稳定供电。
“我们的创新体现在高分辨率、空间感知、自供电能力及与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李静华指出。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科学进展》。
系统独特性还体现在AI应用——通过先进机器学习模型,设备能识别8种运动状态,涵盖静坐站立到跑跳蹲等动态动作。鞋垫采用柔性安全材料制成,如同智能手表般适合长期佩戴。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储存于微型锂电池,既安全又不影响日常活动。
从脚趾到脚跟分布的传感器阵列,可清晰呈现步行与跑步时的足压差异:步行时压力从脚跟到脚趾顺序传导,跑步时所有传感器几乎同时受压;步行施压时长占总时长50%,跑步时仅25%。
在医疗领域,该鞋垫能通过步态分析早期发现足压相关病变(如糖尿病足溃疡)、肌肉骨骼疾病(如足底筋膜炎)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机器学习赋予其运动分类能力,为实时姿势矫正、损伤预防、康复监测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可能,未来或可应用于定制化健身训练。
经18万次压缩循环测试,鞋垫性能未见明显衰减。李静华(音)表示:“柔性超薄界面在重复形变下仍能保持功能,软硬件结合突破传统局限。”团队预计该技术将在3-5年内商业化,下一步将提升手势识别能力,并扩大人群测试范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