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引领变革的“Vibe Coding”:AI辅助编程的崛起与挑战

你一定听说过它——它正在风靡全球。这就是“Vibe Coding”!

只需向大语言模型(LLM)发出一个简单提示,即可获得高质量、可用、专业级的代码。我们正站在又一个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Vibe Coding”正是这次变革的主角。

不过,抛开略带讽刺的语气,“Vibe Coding”真的像宣传的那样神奇吗?我希望,大多数严肃的程序员、数据科学家、AI工程师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这些夸大的AI宣传已经足够警惕,这次也不例外。“Vibe Coding”会成为摧毁程序员和传统编程的又一站吗?它是任何人都能用来开发高质量软件的万能工具吗?还是完全另有其意?

为了找到答案,让我们深入了解“Vibe Coding”——它是什么、与其他AI辅助编程方法有何关联,以及普通人能否仅凭一个提示就获得完整应用程序的可能性。

什么是“Vibe Coding”?

广义而言,“Vibe Coding”是一种依赖AI的编程技术,用户仅需用简明扼要的描述向专为编写代码微调过的大语言模型(LLM)发出指令,模型便会生成相应的软件。这个术语由Andrej Karpathy于2025年初首次提出,并迅速成为流行语。

接下来,我会结合多方定义,逐步完善对“Vibe Coding”的理解,尤其是为了分辨各类AI驱动编程方式是否本质相同。让我们先来看Karpathy在2025年2月2日X平台上的原始解释:

“我在做一个项目或网页应用,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编程——我只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运行什么、复制粘贴什么,大多数时候都能用。”

——Andrej Karpathy

Karpathy并未声称这是“真正的编程”(“it's not really coding”),我认为这对定义至关重要,值得保留。

Merriam-Webster(韦氏词典)也已经给出了“Vibe Coding”的定义:

“只需告诉AI程序你的需求,让它为你生成产品……但你通常得接受其中可能存在的bug和故障。”

这里强调了“让AI为你完成”,以及对bug的容忍。

最后,Wikipedia(维基百科)也对“Vibe Coding”做了如下定义:

“据称,Vibe Coding让非程序员甚至非技术人员也可以以编程方式解决问题,‘工程’出自己的软件。”

此外,Simon Willison在接受Ars Technica采访时表示:

“如果你的每一行代码都是LLM写的,但你全部审查、测试并理解了,那在我看来这不是‘Vibe Coding’,而是在把LLM当作打字助手。”

文章补充道:“相比之下,Vibe Coding是指在没有完全理解代码如何工作的情况下就接受了这些代码。”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综合来看,“Vibe Coding”具有以下特征:

并不是真正的编程

让非程序员也能参与编程

生成的代码常有bug和错误

用户对代码工作原理没有明确理解

据此,我给出自己的定义:

“Vibe Coding指用户通过提示语言模型生成代码,而无需对编程或生成的代码有深入理解。这使得编程活动对非程序员开放,但Vibe Coding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编程,而是一种粗略的模拟。”

——本文作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9SxhvBduDzHQ0oRpY8p7P8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