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没空去森林?新研究发现闭上眼想一想也能减压

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大家都知道,待在大自然里能减轻压力。但一项新研究显示,仅仅是想象自然场景,就有减压效果。

这项研究使用了多种测量方法得出了这一结论。研究人员让一半的参与者想象一个自然场景,另一半想象一个城市场景。之后,他们比较了参与者对自身压力水平的主观报告,以及皮肤电导和心率。这三项指标显示,想象自然场景时压力减轻得更明显。

这些发现对减压实践有重要意义。毕竟,想象自然场景比去最近的森林旅行更快、更容易、也更便宜。鉴于我们对心理意象的了解,通过优化心理意象的触发方式,我们可以使这种减压技术更高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人群。

首先,考虑一下无图像思维者(aphantasics)的情况。大多数人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片有小溪的松树林,但有些人做不到。这些人就是无图像思维者,据估计占人口的5%到8%。但这还不是全部:在非无图像思维者中,他们能产生的心理意象的生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些人的心理意象极其生动,有时被称为“超图像思维”(hyperphantasia),有些人则只有非常淡的心理意象,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减压技术的效果。我们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

其次,呈现自然场景心理意象的一种方式是闭上眼睛,数到三,然后试图想象场景——这就是研究人员在这次实验中让受试者做的事。这是自愿的心理意象。但心理意象也可以是非自愿的,例如,当我们回想起之前经历的不愉快事件时。在自愿意象的情况下,我们对自己即将产生的心理意象的期望会削弱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非自愿心理意象比自愿心理意象更能有效地减轻压力。一个例子是听自然声音,这会触发非自愿的视觉意象。

现在,把这两个考虑因素结合起来——一个关于无图像思维,一个关于意象的自愿性。一个关于无图像思维的关键发现是,许多无图像思维者确实有非自愿心理意象:他们做梦和有闪回,例如。他们缺乏的是自愿触发心理意象的能力,因此,即使是无图像思维者,或那些自愿心理意象不够鲜明的人,也可以从自然场景的非自愿心理意象中受益,如听自然声音来触发视觉意象,从而享受自然场景带来的减压效果。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Oa1Ns_VvDe4KcagkS8lAFE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