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微软合作关系降至"冰点"
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OpenAI与微软这一AI领域最重要的合作关系已经降至"冰点",双方在计算资源获取、知识产权权利和公司重组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OpenAI甚至考虑提起反垄断诉讼。
详细信息:
最新争议源于OpenAI斥资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公司,OpenAI希望保留相关知识产权,但微软认为这与其竞争产品GitHub Copilot存在冲突。
据报道,OpenAI正在考虑采取"核选项"——指控微软存在反竞争行为,并推动联邦政府对双方合作关系进行审查。
微软也是OpenAI公益公司(PBC)重组的主要阻力,据悉双方上月已就重新谈判合作关系举行了会议。
为了减少对微软的依赖,OpenAI上周已与竞争对手谷歌在云计算服务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AI领域这一标志性合作关系已经冷却了一段时间,但OpenAI采取法律"核选项"对抗其最大投资者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这家AI领军企业迫切希望在AGI(通用人工智能)到来之前摆脱束缚并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最初的合作正在迅速转变为竞争关系。
MiniMax发布百万级上下文推理模型
中国AI初创公司MiniMax发布了M1模型,这是一个具有100万token上下文窗口的开源推理模型,在训练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与领先开源模型相当的性能。
详细信息:
MiniMax声称M1拥有"世界最大的上下文窗口",能够处理100万个输入token,同时支持8万token的"思维预算"用于输出。
虽然在各项指标上都具有竞争力,但M1在软件工程和智能体工具使用方面表现突出,在长上下文基准测试中表现尤为出色。
该公司还推出了CISPO这一新的强化学习算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训练速度提高了2倍。
据该初创公司介绍,CISPO帮助模型的完整训练成本仅为53.5万美元,耗时仅三周,大大低于竞争系统的预算。
**为什么这很重要:**中国实验室继续推出新的开源强力模型,M1在上下文能力方面推动了边界的突破。MiniMax的训练效率也表明,创新的AI架构继续挑战成本是扩展智能关键因素的假设。
麦肯锡揭示AI投资"悖论"
麦肯锡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为什么许多公司在AI投资上看不到回报,认为智能体是释放AI影响力的关键,需要重新构想业务流程而不仅仅是自动化任务。
详细信息:
该公司发现了一个"生成式AI悖论"——近80%的公司使用这项技术,但类似比例的公司报告称几乎没有对收益产生实质性影响。
麦肯锡表示,公司主要使用通用AI工具,这些工具带来的改进难以衡量,也不会在财务结果中体现。
该公司认为,成功需要企业围绕智能体重建流程,而不是将其插入现有的工作流程中。
报告得出结论,这种转变是一个领导力挑战,呼吁结束广泛的"实验阶段",推动更具战略性的自上而下的变革。
几乎每家公司都在尝试实施AI,但很少有公司愿意为新的AI驱动世界完全重新设计运营。虽然一些公司可能在副驾驶工具上花费数百万美元,但它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被那些愿意进行组织性飞跃并拥抱基于智能体系统的竞争对手所超越。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