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破译黄帝基因信息!5300年前河洛古国发现:近半中国男性竟是超级祖先直系血脉?

2020 年寒冬的古 DNA 实验室。一粒来自河南汪沟遗址的 5300 年前人类臼齿,竟检出 O-M117 父系标记!同址瓮棺中包裹夭折童尸的丝绸就像封印着一个族群的重生信仰。裹尸丝绸与瓮棺男骸的基因竟暗藏近半中国男性的血脉源头。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父系 DNA 是通过 Y 染色体遗传的基因标记,是男性独有的性染色体。它的遗传很有特点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Y 染色体的变异记录着迁徙、战争以及民族融合等重要事件。这些变异就像一本历史账本藏着不同族群变迁的关键信息。

汪沟遗址14具男性遗骸的Y染色体谱系,9例骸骨清一色携带O-M117类型,占比高达64%;余者含O1b、O2-F444等支系,甚至夹杂一例北方草原C系。宣告了5300年前中原M117父系已建立血缘世袭的氏族霸权。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O-M117 是东亚地区很有标志性的父系单倍群。约占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 16.22%。考古发现,最早在 8500 年前的贾湖遗址就有 O-M117 的踪迹。到了仰韶时期,它的比例达到 67% 的峰值。农业革命中很可能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福建客家潮汕这些南方族群里,O-M117 的占比反而不高。或许周代以后北方游牧族群的基因大规模融入了中原地区 。

M117支系在5400年前突发扩张与双槐树河洛古国的兴盛严丝合缝。《史记》上说黄帝部落“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与基因图谱中多分支扩散轨迹惊人吻合。渑池仰韶村同期人骨中检出相应类型,如星点般散布河洛核心区,印证该父系对中原的绝对掌控。DNA 还展现了温情的史前家庭场景。科学家确认两具带有 M117-M1532 标记的男性遗骸是父子关系。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母系遗传有多样性。同一遗址的女性遗骸经检测线粒体属于 B4c1b 母系类型。青台遗址的线粒体单倍型和荥阳地区女性血缘高度重合。科学家们发现,B4a1a1 线粒体 DNA 和仰韶核心区的半坡遗址重合度达到 92%。看来黄河中游存在稳定的婚俗圈。稳定的对偶家庭结构成了河洛古国复杂社会的基础。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复旦大学团队曾经分析了 7800 例东亚男性的 Y 染色体,发现现代近半我国男性的血脉,都源自三位新石器时代的超级祖先,其中就包括M117 单倍群的奠基者。研究显示5600 年前发生了一场关键融合。东部和西部的仰韶人群以 6:4 的比例融合,催生了庙底沟文化,这正是现代汉族的直系源头。从父系构成来看,O 类型占 50%、N 类型占 28.3%,已经接近现代华北汉族的基因结构。

据推测可能当红山文化因气候突变消失,良渚文化被洪水淹没,中原的 M117 人群却依靠粟作农业和血缘网络奠定了华夏族群。虽然现在不能直接说 M117 就是黄帝族属,但有些方面特别契合。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在以前介绍过的双槐树遗址发现北斗九星祭坛下面埋着巨型猪骨。或许体现出神权和肉食资源控制是结合在一起。此外,青台等卫星聚落像众星环绕月亮一样,形成了中原地区首个城市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双槐树遗址的格局与汪沟遗址 M117 单倍群的绝对优势相互印证。河洛古国应该是以 M117 父系为主导的酋邦联盟。《礼记》里说的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的理念,早在五千年前就融入了这片土地的基因里。

版权属于原作者 网图侵删

蚕吐丝结茧,是为生命轮回;人类传承基因,是为文明延续。当现代近半数中国男性的血脉中,仍奔涌着新石器时代超级祖先的遗传印记,我们都是 5300 年前那瓮棺中童骨的转世之茧。

各位朋友

您怎么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mh6QHmAVQItzvmBnJpmA_Q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