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为什么现有成果评价“曲高和寡”与“望梅止渴”并存?怎么办?

目前多数的成果评价用途在于为了申报资金、为了申报资质或者国有的成果转化为了免责,因此评价特别注重权威性,一般采用线下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单一评价成本全国不一,一般在1万到3万之间。总体而言这种模式比较重、评价的价格也比较高、交付比较复杂,因此场景被大幅度局限起来,所以我们说它这种现象曲高和寡比较明显。

那么在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过程当中,有哪些现象可能跟成果评价可以相关或者需要结合?

我们举一些例子,一家企业面对一些意向成果,在深入对接之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判断,技术经纪、平台运营商想为企业筛选、推送一些更加高价值的成果,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想从手头众多技术成果当中挑选出那些价值比较高的来做重点推荐,这类现象非常普遍,它跟我们成果转化的结合度非常相关。但是这些评价不那么看重权威性,关注的是科学、客观,需要更低成本、更便捷,我们称之为轻模式。显然面对市场上现有的重模式,这类场景只能是“望梅止渴”,想用但用不起,也不便捷,这极大的制约了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价值释放,客观上也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高效开展。那么该怎么办?

   答案很明确!那就是基于AI+打造轻重两级并存的评价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各取所需。我们的下一个视频“AI+成果评价两级服务体系让成果评价普惠化”会具体展开说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重要、紧急,但其却过于复杂、专业,我们深信AI将改变这一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2HExg6zgDkYw4m0HZhgaCx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