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35+必读,60亿公里外的回眸,治愈了我的现实焦虑……

在人类太空探索史上有一个经典形象

——暗淡的蓝点。

就是在漆黑的背景中,有一个只有几个像素大小的暗淡蓝点,那就是地球。

它是目前在距离地球最远的地方给它拍下的一张照片。

力主拍下这张照片的,是美国科学作家卡尔·萨根。

那是1989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快要飞出太阳系了。

这个时候,卡尔·萨根提出,让探测器转一下身,给地球拍一张照片。

这个想法当场就被NASA的科学家否决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毫无意义。

当时旅行者1号已越过海王星,距离地球60亿公里,即便是回头看也看不到什么。

而且这么远,无线电信号传过去要花5个多小时,真要拍摄,从给它下达指令,到它转身拍照,再把照片传回地球,要花6个月的时间。

中间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可能让旅行者1号永远失去联系。

这个险值得冒吗?

萨根坚持这个想法,最后也说服了NASA的主管,拍下了这张照片。

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每个人类历史上的人,都住在这里,都是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难怪有人说,天文学是一种令人谦卑,也塑造人性格的学问。

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深知,

我们当下面对的区区磨难,在人世间本来常有,在宇宙中不值一提。

在浩瀚宇宙中,也要回眸记录下这一蓝点,

这一瞬间的举动,心胸和眼界是何等的辽阔。

但我此时想到的是,

阅读才是赋予了我们更为宽阔的时空视野和无比纵深的历史视角。

而且成本这么低,这么的触手可及。

我就是在万维钢的《高手》这本书里看到的这个故事,

一个天文学的萌新,甚至可以说是对天文学并无兴趣的小白。

也能在这样的故事中,体味到:

原来人生可以细小如尘埃,也可以辽阔如旷野。

没必要纠结于发生在你身上、周遭的不开心。

我现在就觉得半小时前跟老公为了孩子补习班的争吵,就是个P。

转换视角,拉长时间、拉大空间,事后就会觉得这都不是事儿。

活在当下就好。

嗨,我是丸子

40+,热爱读书、书写,

余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养自己一遍;

很高兴与你同行,愿我们都在文字里,

遇见更舒展、更丰盛的自己。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P5nTQUKuo0atJbgZUN5JH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