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史志动态】成都发布地方标准《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

成都发布地方标准

《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

技术规范》

为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以及《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要求,历时1年调研、起草、论证,2025年7月4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地方标准《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DB5101/T 221—2025)(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围绕“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有效性、合规性”五大核心要求,针对“老旧纸质文献”和“新编纂电子版文献”设计了差异化流程,确保“各有其法,各得其所”。既为新编纂出版的电子版方志明确了标准化流程,也为老旧纸质方志“变身”数字资源划下了“操作指南”。

《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封面

为什么需要这份“全流程指南”?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城市发展的“资料库”和文化传承的“活化石”。但长期以来,老旧纸质资料面临保存难度大、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而新编纂的电子版方志,又因缺乏统一标准,存在数据格式混乱、挂接不规范等情况,难以与旧资源“互联互通”。

现在,这些情况都将因《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的发布得到有效改善。《成都市地方志数字化加工技术规范》就像一本“数字方志建造手册”,既让沉睡的老旧资料通过扫描、OCR识别等技术“苏醒”为可检索的数字资源,也让新出版的电子版方志按标准“对表”,避免重复劳动、数据孤岛,真正实现“老有传承、新有规范”。

有了它

成都方志将如何“蝶变”?

《规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成都地方志数字化领域的标准空白,更意味着成都地方志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开启了高效利用与传承创新的新篇章,具有“全面”“高效”“安全”“鲜活”的特点。

它覆盖了“老旧纸质”与“新电子版”两类资源,从“存量”到“增量”实现全链条规范,有效避免了“老的乱、新的散”的问题。新编纂的志书按照标准“对表”,无需重复加工;老旧方志也能实现“一键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规范》对数据存储、版权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旧数字资源上了“双保险”。

更重要的是,统一的编码和数据结构,让跨区域、跨部门的方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未来,或许能在手机上轻松“翻阅”百年前的成都县志,也能快速检索新出版的《成都年鉴》,实现“老故事”与“新发展”的一键切换,真正让地方志“活”起来。

地方志数字化加工基本流程图

正如标准编制说明中提到的:“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地方志事业流程再造、业务创新、制度重塑。”

未来,成都的地方志不仅是“书斋里的历史”,更会成为“指尖上的文化”——老典籍因数字技术“活”起来,新志书因标准规范“用”起来,共同讲述更生动的“成都故事”。

来源:成都方志

撰稿:陈 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CNGLJ8gQbCl2RimiUGIdI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