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消息,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正式发布其AI驱动浏览器Comet,标志着Perplexity战略版图的重要一步。该浏览器目前仅面向Perplexity每月200美元的Max计划订阅者,以及一部分受邀等候名单用户开放,预计将在今年夏季逐步向Mac与Windows平台全面推出,随后扩展至移动端。
作为当前最受瞩目的生成式AI公司之一,Perplexity获得了英伟达的投资支持。作为其重要投资方之一,英伟达不仅提供了资本支持,更通过其领先的GPU和AI基础设施,为Perplexity的大语言模型提供关键算力资源。
浏览器变身对话伙伴
根据Perplexity官网介绍,Comet 拥有一系列智能功能,涵盖视频内容总结、标签页整理、日程管理、信息流筛选、联系人识别等多个方面。它不仅能帮助用户提升网页浏览效率,还能在日常工作和内容消费中扮演智能助手的角色。
这些功能表明,Comet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浏览器,而是逐步发展为集搜索、组织、计划与个性化推荐于一体的 AI驱动数字助理。
与传统浏览器不同,Comet不仅基于Chromium(谷歌Chrome浏览器背后的引擎)构建,还将Perplexity的AI搜索引擎深度整合至浏览体验中。也就是说,Comet使用了与 Chrome、Edge、Opera等主流浏览器相同的底层架构。因此,Comet 理应支持来自其他Chromium浏览器的所有扩展程序。
Comet外观与其他浏览器相似
Comet的许多功能与微软Edge浏览器非常相似,包括能够查看网页上的文本和图像,并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即时生成AI回答。
页面设计方面,和Edge一样,Comet也把Perplexity AI集成在侧边栏中,用户可以随时打开使用。与此同时,谷歌也在将Gemini以类似方式集成到Chrome中。总体来看,Comet并没有在网页浏览体验上带来所谓“全新”的突破,它的界面仍然保留了传统的标签页和顶部地址栏设计,同样与现有浏览器相似。
不过,Comet拥有一些独特的AI功能,例如用户可以直接在地址栏或新标签页中使用自然语言,查找自己此前在网页上看过的内容——这一点类似于微软的Windows Recall 功能,该功能会记录并记住用户在设备上浏览的一切。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浏览即搜索,搜索即对话’的全新模式,” 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阿拉文德·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omet不仅是浏览器,更是操作系统级的入口。”
本地优先、隐私为先
据科技网站Tomsguide.com的实测显示,Comet在处理简单任务时表现出不错的体验效果。例如,它可直接在网页侧边为用户解释视频内容、社交帖文,或对邮件进行要点提取。但当涉及更复杂的任务时,例如预订旅行或筛选低价高评分车位,Comet Assistant仍会出现信息错误或“幻觉”式回答的问题。这反映出当前AI智能体尚未完全克服多步骤操作中的准确性瓶颈问题,不仅是Perplexity独有,OpenAI和其他同行亦面临类似挑战。
在用户对隐私日益关注的背景下,Perplexity强调“本地优先、隐私为先”的设计理念。Perplexity表示,用户的浏览行为不会被用于训练AI模型,所有数据默认仅保留在本地设备。
尽管如此,用户若要充分发挥Comet Assistant的能力,仍需授予其广泛权限,包括访问谷歌账户、查看邮件、操作日历等。这种深度集成带来了使用效率,但也引发了部分用户对于数据控制权的担忧。
AI浏览器之战打响
Perplexity过去几个月动作频频,包括搜索引擎产品的高速迭代、生成式摘要技术的优化等。数据显示,该公司5月处理了7.8亿次查询,月增长率超过20%。借助Comet,Perplexity希望脱离谷歌生态,实现用户的“原生绑定”。
不过,Comet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注定不会轻松。谷歌已将AI功能嵌入Chrome,包括AI概览模式(AI Overview);苹果Safari也在测试AI增强功能。与此同时,Opera在5月28日发布了Opera Neon,其不仅能理解用户意图,还能为用户执行任务,将想法和需求在网上变为现实。The Browser Company在6月推出了竞争产品“Dia”。
而更为劲爆的是,OpenAI也传出有意进军浏览器市场,将会在未来几周内发布AI浏览器。该浏览器使用AI重新思考用户如何浏览网络,保持一些用户交互在ChatGPT内部而不是链接到网站。(文/腾讯科技特约编译 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