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由央级、省级和市级主流媒体组成的2025茂名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全媒体采风团,先后走进茂名日报社电商平台、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感受茂名在产业赋能、业态创新、生态治理等领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扎实举措与显著成效,触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探访“好心优品商城”
见证媒体电商赋能成果
首站,采风团来到茂名日报社电商平台“好心优品商城”,实地探访平台整体运营情况。在商城内,采风团了解展区各类产品,观摩直播带货现场。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了解到电商平台在架构建设、线上运营及视频直播带货等方面的成果,并就相关情况与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
采风团成员对电商平台“从田间到云端”的供应链体系表示认可,切实感受到媒体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此外,采风团还品尝了茂名“土特产”黄皮、龙眼、化橘红花茶、果脯等,领略茂名特色农产品的地道风味。
走进柏桥服务区
体验“交农文旅商”融合新场景
随后,采风团来到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一进入服务区,众人便见景观天桥如长龙般贯通东西两侧。西侧服务楼造型独特,形似刚剥壳的荔枝,兼具细腻质感与现代建筑的科技感,与一旁岭南风韵的商业街、流淌的瀑布流水相映成趣,古风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让人耳目一新。东侧则以地方特色为核心,设研学课堂、高凉名小吃档口及“茂名有礼”特产旗舰店,集中展销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产品,还融入了非遗文化展示,尽显地域风情。
“把乡村振兴和交通服务结合得这么紧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采风团成员在参观时不禁感叹。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鲜活实践,柏桥服务区创新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高速服务区从传统“歇脚地”升级为全域旅游“打卡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通过功能整合与文化赋能,这里既保留地域特色,又满足旅客多元需求,成功将“过路客”转化为“消费客”,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漫步露天矿生态公园
领略生态治理蝶变新貌
第三站,采风团来到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在露天矿博物馆,大家通过老照片、开采工具、场景复原模型等展品,系统了解茂名露天矿从开发建设为国家石油工业作贡献,到后期因资源枯竭面临转型,再到实施生态修复、建成生态公园等历程。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让采风团成员对“南方油城”的矿业历史、城市因矿而兴的发展脉络,以及茂名在生态治理上的决心与成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采风团登上环湖观光小火车,开启沉浸式的观光之旅。两侧开阔的视野中,可见曾经的城市伤疤露天矿坑已蜕变为澄澈湖泊,岸边绿植繁茂,粉色花朵随风摇曳,几只水鸟掠过湖面,激起阵阵涟漪。看着这幅“湖光山色与工业文化交融”的画面,大家纷纷举起相机,定格湖水映蓝天的自然之美,捕捉工业遗迹与生态景观同框的独特韵味。
夜访金塘油城墟
触摸乡村振兴鲜活脉动
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作为茂名五大样板墟之一,既是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也是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的生动注脚。夜幕降临,采风团踏入油城墟便看到,这里暖黄色的光晕勾勒出温馨的轮廓,街道两侧摊位林立,特色小吃的香气四处弥散,手工艺品与农产品琳琅满目;不远处的油城墟戏台上,群众文艺活动正精彩上演,吸引着往来人群驻足观看,一幅鲜活的乡村夜经济图景就此徐徐铺展。
采风团悠然穿梭在街巷中,在这充满烟火气与文化韵味的场景里,深切感受到油城墟将工业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显著成果,更直观体会到“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注入的蓬勃生机与全新活力。
编辑:刁爱惠
初审:柯柱基
终审: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