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生男孩是很多准父母的殷切期望。但现在,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的偏见正在消退,而富裕国家则出现了偏爱女孩的迹象。近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更公平的性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父母偏爱女孩》(The Fairer Sex:More and More Parents Around the World Prefer Girls to Boys),详细探讨了这一性别偏好反转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原文 :《全球准父母越来越青睐女孩?》
作者 |杨逸 杨勇
图片 |网络
过去,世界各地的父母普遍更偏爱儿子。在许多文化中,男孩既继承家族的姓氏,又继承其财富。儿子往往比女儿更受欢迎,以至于许多父母会选择堕掉女婴,这导致印度等地的儿童群体中男孩数量远超女孩。但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对男孩的偏好已显著减弱,在富裕国家,则出现了偏爱女孩的迹象。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这或许是第一次,在世界许多地方生女孩更被视为福音。
“性别选择”指针的摆动
在自然状态下,男女出生比例大约是105:100,这似乎是针对男性更高死亡率的一种进化反应。这个比例会有所波动,原因科学家尚未完全明了。例如,战争结束后,男婴出生率往往会激增。但在20世纪80年代超声波能够预知胎儿性别前,除了多生孩子外,人们几乎没有其他方法能实现生男孩的偏好。不过,当时家庭规模往往较大,大多数父母最终都会既有男孩,又有女孩。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大部分地区生育率下降,很多父母不能再指望至少会有一个儿子,超声波检查结果导致了大量女胎被堕。据《经济学家》计算,自1980年以来,出生的女婴数量比自然预期少了约5000万。在这一状况最严重的年份2000年,男婴出生数量比应有数量多了约170万。2015年男婴数量仍比预期超出100万——这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未出生女婴被终止妊娠。
《经济学家》估计,今年这一数字将降至约20万。全球对男孩的偏好几乎消失了,那些出生性别比严重偏向男孩的国家,如今其比例已逐渐回归正常。民意调查数据证实了这种转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们现在似乎更希望儿女双全。孟加拉国尚未生育的女性报告称,她们对儿子和女儿的渴望几乎相同。研究人员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观察到类似的、对平衡的渴望。长远来看,对男孩偏好程度的降低能使那些人口性别比最失衡的国家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性别分布。这意味着它们最终将摆脱一系列与性别相关的社会问题,从犯罪率上升到贩卖外国新娘——尽管过去偏见造成的遗留问题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消失。
而在富裕国家,偏爱女孩的新迹象日益增多。日本民意调查也显示人们明显倾向于生女孩。每五年进行一次的“日本国家生育调查”显示,1982年,有48.5%只想生一个孩子的已婚夫妇表示他们更想要女儿,到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5%。想要两到三个孩子的父母也存在类似的偏好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国家,民意调查中表达出的对女孩的偏好并不足以体现在整体的出生性别比上。换句话说,大多数准父母似乎只是说说而已,并未进行性别选择性堕胎。尽管如此,在更容易采取行动的情况下,例如通过领养或生育治疗寻求孩子时,对女孩的偏好是显而易见的。衡量偏好的传统指标——父母是否根据现有孩子的性别继续生育——也暗示了对女孩的渴望。
偏爱女孩并非女性解放
在美国,以前只有女儿的父母比只有儿子的父母更可能继续生孩子,大概是为了最终要个男孩。这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戈登·达尔(Gordon Dahl)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恩里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提出的论点。该报告分析了1960年至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父母更偏爱儿子。
现在,这种偏好发生了逆转。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弗朗辛·布劳(Francine Blau)2017年领衔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头胎是女儿与较低的生育率相关。这项使用2008年至2013年数据的研究表明,已婚夫妇中存在对女孩的偏好。其他富裕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在整个斯堪的纳维亚都存在亲女孩倾向。在这些国家,已有一儿一女的父母大概率不会再生孩子;有两个儿子的父母的生育率明显高于有两个女儿的父母。在芬兰,如果头胎是女孩,那么这类家庭的生育数量往往较少。研究还表明,在捷克共和国、立陶宛、荷兰和葡萄牙也存在对女孩的偏好。
生育治疗进一步提供了偏向女孩的证据。纽约市试管婴儿诊所负责人说,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生女孩。领养父母也往往更想要女孩。根据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的领养父母愿意支付高达16000美元以确保领养到一个女儿。在韩国,被领养的孩子中女孩占明显多数。虽然这种倾向对出生性别比完全没有影响,但它很好地反映了父母的偏好。
对女孩偏好的日益增长及对男孩相对冷淡背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在那些曾经严重偏向男孩的国家,这种转变可能仅仅反映了人们希望避免性别比例失衡引发的问题。比如,在某些国家,男性数量十分庞大,以至于许多人最终成为未婚无子的“光棍”。生男孩也很昂贵,因为中产阶级城市男性通常被要求在结婚前拥有一套公寓,男孩的父母经常抱怨帮儿子买房是毁灭性的开销。
另一种可能性是,偏爱女儿对于女性而言并非解放的标志,而是长久以来人们“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反映。即使在最平等的社会中,人们也根深蒂固地认为女儿会更有爱心,而儿子则会变得疏远。在丹麦、挪威和瑞典,女性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享有较高的地位,但夫妇们仍然认为至少有一个女儿比至少有一个儿子更重要。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女儿比儿子更有可能照顾独居的年迈父母。
重视男性的社会困境
对女儿日益增长的的需求,也可能反映了困扰富裕世界大部分地区男性的社会弊病(social ills)。男性仍然主导着商业和政治领域,并且在几乎所有领域,即使从事相同工作都赚得更多——但他们也更可能误入歧途。在许多富裕国家,十几岁的男孩更有可能成为暴力犯罪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他们也更有可能自杀。在教育的各个阶段,男孩都落后于女孩,并且被学校开除的比率要高得多。他们上大学的可能性低于女性。如今,美国大学的性别差距比1972年颁布禁止教育性别歧视的法律时还要大,但如今人数较少的已不再是女性。
有竞争意识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为自己争光。毕竟,男孩发展精细运动技能的时间晚于女孩,他们也不太能长时间安静地坐着。在一个充斥着幼儿音乐课和艺术班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缺点。性别差异在成年后依然存在。事业有成的年轻女性会搬离父母家,而年轻男性则不太可能离开。日本就是一个例子,那里有数量惊人的“蛰居族”,其中大多数是男性。在美国,年轻男性也比女性更可能留在父母家中。大约每五位25至34岁的美国男性中就有一位与父母同住。
富裕世界对男孩普遍担忧的另一个明显迹象是政界人士开始关注这一议题。去年,英国议会启动了一项关于男性在学校表现不佳问题的调查。挪威更进一步,于2022年成立了男性平等委员会。该委员会2024年的最终报告得出结论,应对男孩和男性面临的挑战将是实现性别平等的下一步举措。
当然,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女儿的偏好会转化为歧视男孩或女孩的行为,但技术可能很快就会改变这一局面。新的检测方法让父母能在妊娠更早的阶段了解未出生孩子的性别。体外受精(IVF)和其他生育治疗也正变得更便宜、更有效,因此也更普遍。在美国,性别选择性体外受精是合法的。尽管大约90%使用一种名为精子分选(sperm-sorting)技术来选择孩子性别的夫妇表示,他们希望儿女双全,但在实际操作中,80%的人选择了女孩。如果这种失衡持续存在,美国的性别比很快就会出现偏差。
即使出生性别比保持在自然水平,对女孩的偏好仍然很重要。正如发展中国家的性别选择性堕胎反映了深层的不平等和偏见一样,富裕世界初现的对女孩的偏好,想必也揭示了社会运作的某些变化。无论最新的出生性别比统计数据如何,减轻导致父母重女轻男的社会压力都将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59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潘 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