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朋友说,硅谷那边的AI创业项目路演。
十个项目九个是AI Agent产品,趋势可见一斑。
AI Agent国内一般翻译为智能体。
近几个月出现不少垂直领域的Agent产品,都很受关注。
比如,设计行业:Lovart、Readdy
比如,办公效率:Skywork
...
好友李榜主的「AI产品榜」,现在每月会发布一个智能体榜。
榜单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5q2cKvCszwJIflUzrp_eFw
从最新6月份数据看。
纳米 AI 超级搜索访问量最大,差不多是第二名Manus的十倍。
一方面本身用户基数大。
另一方面纳米 AI 超级搜索从普通用户角度出发,定制开发了很多实用的智能体。
比如:高考志愿填报、一句话视频生成、购物智能体、炒股智能体、吃喝玩乐智能体。
每个都是普通人可能用到的工具,相当实用。
甚至你都不用选,只需要开启「深度研究」。
纳米 AI 会自动识别意图,调用最合适的智能体执行。
下面演示几个案例:
一句话生成视频
生成科普视频
最近对「熵增」概念比较感兴趣,试着让纳米 AI 生成个视频介绍。
在首页,勾选深度研究。
输入提示词:
生成介绍熵增原理的科普宣传视频
一般会先调用超级搜索,查找熵增的科学解释、生活应用等信息。
然后,它会先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写文案、写分镜脚本。
再根据脚本内容,调用图片生成MCP,生成每个场景图片。
之后调用Minimax MCP,把脚本转成语音。
接下来,调用纳米AI的视频生成MCP,把每张图片转成5s的视频。
再调用音视频剪辑 MCP,完成视频拼接,加上BGM。
最终,生成了一个2分钟多的科普视频。
效果如下:
一句话制作成语故事动画片
成语故事,寓教于乐,小朋友很喜欢。
点击左上角的“新搜索”,回到首页。
勾选深度研究,输入提示词:
生成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的动画视频,让孩子能记住这个成语故事
纳米 AI 会理解你的意图。
然后调用“儿童动画视频制作”智能体执行任务。
同样先生成了10张图片。
再调用 Minimax MCP生成语音。
接着调用纳米 AI 视频生成 MCP,把图片转换成视频。
生成的视频普遍在7s-14s左右,另外,报错时会重新生成。
AI自动剪辑配音,最后加上BGM,一个成语动画故事就做好了。
相当的稳!
重要Tips:一定要勾选“深度研究”, 提示词出现“宣传片/纪录片/创意片/广告片/视频”这类关键词,才会生成视频,否则就是普通的 AI 搜索。
一句话找北京最好吃的川菜馆
大家都知道,现在找吃喝玩乐信息的首选平台是「小红书」。
比如,想去某地旅游,第一个念头就是打开小红书,搜索相关关键词。
但是呢,一般要刷很久,最后还要人肉总结。
其实,纳米 AI 超级搜索就能搞定这个痛点。
它会模拟真人登录小红书,自己搜索关键词,AI 一个个点击查看笔记内容。
(估计用的是Browser-Use 或类似方案)
最后,根据它看过的笔记内容,总结生成一个调研报告。
比如,我向它提问:
查找小红书,找出北京最好吃的20家川菜馆
如果之前你没通过纳米 AI 登录过小红书。
它会先让你输入账号密码。
然后,它有可能让你补充一些信息。
比如对就餐环境有什么要求,是中午吃还是晚上吃等。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跳过(我就是)。
这时,纳米 AI 会启动多个浏览器,模拟搜索不同关键词,开始“逐字”阅读搜到的笔记。
它真的会点开所有笔记,查看内容。
期间也会调用不同的MCP工具,完成各种分析,最后生成网页攻略如下:
虽然没按提示词要求找到20家。
但看推荐的 11 家餐厅中,宜宾招待所、老川办等有口皆碑的川菜馆都有上榜,比较靠谱。
不仅提供了餐馆地图,且每个餐馆都有菜品或门头配图(从小红书获取),点击也能回到小红书原笔记。
甚至还从评论区挖出避雷提示:“麻六记”不值得去!
个人感受
别看只是几个简单案例。
做过产品经理都知道,想让一个Demo变成稳定可用的产品。
背后的工程量和花费的成本有多大。
比如Minimax合成语音,这是需要付费的MCP服务。
再比如图片生成视频,每次都是生成10段视频,算力消耗不会小,
还有模拟真人搜索,浏览器点击读取所有小红书笔记内容,同样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
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大家并不关心技术原理。
只关心能否帮我轻松完成任务,且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
就像拥有一个真人助理,你只需简单说出你的需求,“他”就会帮你搞定。
小互对AI搜索发展的总结很到位:
• AI 搜索 1.0:信息聚合
• AI 搜索 2.0:答案引擎
• AI 搜索 3.0:任务引擎
纳米 AI 超级搜索,已经发展到任务引擎阶段。
不追求高大上,就是朴实无华。
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官方自己搭建一个个实用智能体,解决普通人最常见的需求场景。
普通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生成科普视频、儿童故事,做好吃喝玩乐攻略等等。
虽然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
有时任务跑得久,看起来像“卡死”,其实是后台在比对数据,但前台没进度反馈。
但我能感受到,纳米 AI 团队,真的想让更多普通人用上 AI,从而让生活变的更便利。
譬如,从来没有见过哪个 AI 产品会支持这么多系统和平台。
据说也是第一个在信创平台上架的 AI 搜索客户端。
网页版在线体验:
https://bot.n.cn/
写在后面
两年前,AutoGPT和BabyAGI 概念火爆。
但受限于模型和AI Agent技术不成熟,很多场景下,其实不能拆解出可执行的子任务。
像模像样运行一通,除了花费大量Token(那时GPT4非常贵),啥任务都搞不定。
直到Manus出现,引领了全球范围内智能体用户认知,从而带动智能体产品快速爆发。
为了第一步任务拆解的稳定性,这类智能体产品都会用Claude模型。
这就会出现国内使用的合规问题。
最近,Manus因为搬总部到新加坡搞的沸沸扬扬,猜测也有类似原因。
而今天,纳米 AI 用国内各种模型组合,加上一堆工程优化手段。
真的也做出能解决各种场景痛点的“AI 搜索3.0”产品。
而且开箱即用,完全合规,这很不容易,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