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用完主流的Agent之后,我觉得保持思考比会用工具更重要

Hi,各位粉丝朋友们,大家周六好!

今天凌晨openAI不是发了一个ChatGPT Agent吗,我也瞅了那个发布会的介绍,简短的几个功能介绍,基本不好用,都是国内agent玩剩下的。

我的思考是,既然大家都在卷agent,不妨让大家如何用的舒心,用的舒服,实际的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刚开始,我是有这个想法来写一篇文章,但是还是属于脑回路不太齐全的,好多信息是碎片化的。

于是,我去问了一下秘塔搜索,让他帮我整理思路。

保持思考比用工具更重要?

当一个人学习时,坚持思考很重要。

AI出来之前,解决一个问题会要花好长时间,论证、学习、总结好多信息,其实我们的人脑也在不断学习经验。

AI出来之后,作为懒惰天性的人们,对AI的期望就是,帮我介绍思考的流程,直接帮我出结果,什么繁琐的流程,全不要了。

其实出现的问题是,人的思考模式发生变化,从思考得结果,到提问得结果,少了思辨这个学习的环节,是否意味着智商退化了?

先不纠结这个问题,只要在使用AI过程中,对AI出的结果抱着一丝审慎对待的态度,不要100%相信它的结果,一定要具备信息核查能力,那就是最好的。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我用秘塔AI搜索的深度研究功能,看看AI是怎么“思考”的。

我的提问是:

如何让Agent成为普通人高效的生活搭子,通过几个常见的agent功能进行介绍

秘塔就利用它最新的深度研究功能,帮我非常全面地,从生活助手类agent的功能介绍、设计目标啊等等,来了一个深挖,有理有据。

大概科普一下,这是秘塔团队在深度研究这个功能上的创新。

近半年,我们所熟知的深度研究,即openAI他们团队提出的概念,通过一句话就可以给你出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非常牛逼,非常智能。

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拆分为子任务,然后就是从网络扒拉信息,最后给它总结出来一篇内容即可。

秘塔的创新在哪里呢?

它把深度研究里面最开始的搜索规划给拆分开,让他可视化,这就好玩起来了。

一个好的问题是:研究什么?为什么而研究?研究结论是什么?

一个好的AI,把流程透明简单化,大部分人期望的是,AI帮我完成任务就完事了,但是秘塔这个功能,让用户看到了、学到了对待一个问题,AI是如何思考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去思考?

像你的大学导师在不断向你提问。。。

通过不断的信息检索,验证信息的丰富程度,弥补不足,可能是目前AI对人最大程度上的帮助。

人脑就是一个有限的容器,本身极短时间内无法消化这么多信息,(谁知道AI爆发之后,这么卷,天天各种信息,,,)

内容多了,如何高质量的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信息筛选,就成为了唯一解。

这是他最终给我的答案。

一个最好的思考模式是,从深度、广度、构造、时间四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以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四个思考维度的详细分析

step1:何谓深度?

对问题的本质、原因和方法进行细致入微的挖掘。它要求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本。

多问“为什么”:这是最简单的提升思考深度的方法。通过不断追问“为什么”,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

例如,面对一个项目失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执行问题,而是要追问为什么执行会出现问题,是团队能力不足,还是资源分配不合理?

追根究底: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深究到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问题的因素。

自问:对自己说“我对这件事,能详细说明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够清晰地阐述问题的每一个环节和原因,说明思考深度足够。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类似问题的成功案例,对比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看看是否能够发现更多深层次的原因。

何谓广度?

在思考问题时,要确保考虑的原因和推进要素的多样化。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看待问题,避免思维的局限性。

好奇心驱动: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问题的各个方面。

例如,对于一个市场趋势问题,不仅要关注数据,还要了解消费者心理、竞争对手动态等。

自主探索与交流:通过自主研究和与他人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发现新的视角。

寻求帮助:当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求助。向专家、同行或朋友请教,可以获得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最好考研付费请教,毕竟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自问:问自己“其他人没有写到或考虑到的事,我能看到吗?我有没有多样的着眼点?”如果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说明思考广度足够。

对比分析: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其他人的分析进行对比,看看是否能够发现更多的角度和要素。

需要什么思维框架?

构造是指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它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避免混乱和无序。

学习与应用: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如MECE分析法,来构建清晰的思考框架。

MECE分析法要求对问题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确保每个要素都被考虑到,且不重复。

结构化思考: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逐一分析,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产品设计问题,可以先分析功能需求、用户体验、技术实现等子问题,再综合考虑。

自问:问自己“能不能用MECE且独特的方法来区分这个问题?”如果能够清晰地划分问题的各个要素,并且每个要素都独立且完整,说明对构造的把握足够。

逻辑检查:检查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逻辑清晰,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要素。

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这里的时间是指关注问题随时间的变化、因果关系和过程推移。它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的发展过程,预测未来的变化。

想象与预测:通过想象问题在过去和未来的发展,把握时间维度。例如,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时,可以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变化,预测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历史分析: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了解问题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历史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问:问自己“我了解这个问题的历史背景吗?”如果能够从历史或过去经验的角度出发,预测未来的变化,说明对时间维度的把握足够。

趋势分析: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看看是否能够发现隐藏的规律。

在未来,保持思考会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这种纷繁庞杂的快信息时代,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巧妙利用最新的AI技术,不会被各种资讯卷着跑,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厉害了,至少我们现在还不是。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启发和思考,感兴趣可以交流。

我创建了一个 AI 交流社区,大神们都在讨论最新的 AI 消息,用AI怎么搞钱,怎么做出海。

但是呢禁止任何人在群里打广告,违反直接送机票。

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直接加我。

暗号:AI+你的行业

更多内容,移步公众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TksrH6bqqFphTEuilgZhqa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