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夏日炎炎,建设正酣。在沈北新区蒲裕路8号,辽宁东风金属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在火热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首个金属材料数智园区,围绕东北三省钢铁制造供应链企业,打造一处全国领先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园区一期已经试运营
一期项目
辉山经开区项目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东风金属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4亿元,占地22万平方米,三位一体布局“智能车间+数字仓储+产学研实验室”。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1.9亿元,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以智能供应链为依托,以各类钢材深加工、智能制造为主。二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于2025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将以智能供应链建设及贸易为核心。
二期项目
“用户登录智能园区平台线上下单,结合智能车辆引导系统及智慧库区管理系统,线上就可以下单,完成全业务流程。”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预计到2025年7月底,可实现南北区仓储、深加工全面投产。
东北首个金属材料数字智能园区
与传统园区相比,东风金属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数字化运行。
“传统钢铁行业是神秘的‘黑箱’操作,生产不可视、多环节难协同。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想打破旧的生产模式,让钢材的仓储、加工、运输,各个流程都能实现可视化、数字化。”东风金属董事长成国章表示。
为此,东风金属携手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金属供应链数智联合研发中心”,研发出东北地区首套金属材料数字化仓储及智能化深加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仓储管理数字化、加工智能化,局部无人化、少人化作业,物料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让原材料加工、半成品生产、成品制造等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起协同紧密、运作高效的生产体系网络。
作业效率提升28%
竣工后,东风金属材料数智园区可连接东三省产业圈内的上下游企业,形成集仓储、加工、交易、配送于一体的智慧供应链平台。园区为汽车、船舶、农用机械、光伏支架等领域提供原材料供应,各类金属材料年动态仓储量可达1000万吨,板材深加工量可达200万吨,作业效率较传统园区提升28%、劳动生产率提升15%。
此外,二期项目现自有铁路专用线2条,对内可直达库区内铁路卸货平台,对外可连接全国钢铁企业及港口,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铁路枢纽,顺畅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两条铁路专用线一次性能完成48节车皮的装卸作业,到虎石台铁路编组站的距离仅1.63公里,确保同行业铁路运输总成本最低,打造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输解决方案,助力全产业链在成本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信通过智能与技术的融合突破,园区将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方式,塑造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成国章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