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财务公司承担着集团资金集中平台的重要责任,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信息科技带来的风险日趋显著,由于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客户资金、交易记录、税务信息等,科技风险可能直接导致资金损失、声誉崩塌甚至法律责任。为此,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正在成为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
融联易云拥有多年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防控经验,在2025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信息科技专业委员会,深度参与财务公司科技治理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深度整合监管要求与行业最佳实践,形成了覆盖 “评估 - 整改 - 优化” 全流程的信息科技风险咨询方案。
一、监管与转型双重压力下的科技风险升级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财务公司正面临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内在需求迫切的双重压力。
1、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合规要求持续加码
财务公司的合规运营与风险管控正持续受到监管关注,一系列针对财务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领域监管政策的出台,显示出监管对于科技风险管控要求的不断提升。
2024年4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财务公司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科学运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和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等工作,充分识别、监测和控制信息科技风险,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023年6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财务公司监管评级结果的满分为一百分,各部分的分值权重分别为功能定位(15%)、资本管理(10%)、公司治理(20%)、风险管理(30%)、信息科技管理(10%)、集团经营与支持(15%)。该办法加大了信息科技、数据治理的考核权重。
再加上《数据安全法》《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等监管政策要求,财务公司面临从合规底线到能力建设的全方位监管压力。
2、数字化转型催生多元科技风险
与此同时,财务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需求迅猛增长,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信息科技风险。
系统安全风险
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业务连续性中断等。
外包管理风险
外包服务商尽职调查不足、合同约束力弱等问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或数据失控。
合规与监管风险
需满足多项监管要求,部分公司存在制度滞后、执行流于形式等问题。
“监管升级 + 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财务公司风险管控升级已势在必行。通过信息科技风险咨询,可有效帮助财务公司夯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科技风险政策和制度体系,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二、聚焦三大核心模块,全面提升财务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融联易云信息科技风险咨询方案重点聚焦三大模块:
精准定位问题
结合内部业务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从系统稳定、数据安全、业务可用等维度,建立全场景风险识别框架,精准定位监管关注重点与企业现存问题。
强化风险合规
立足企业现状制定风险管理规划,针对性帮助企业整改重点问题,在满足合规基础上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团队具备多年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防控经验,对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全过程以及信息科技风险认识深刻透彻。
构建长效机制
以监管政策要求为切入点,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落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责任并建立风险评估、处理规划、落实控制、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的制度化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管理落地问题,实现信息科技建设价值。
三、 央企财务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标杆实践
项目背景与目标
2023年底某央企下属财务公司为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引入融联易云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咨询服务,采用“全面评估+专项攻坚”的项目模式成功实现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落地,系统性提升科技风险治理能力,深受客户认可,也成为融联易云财务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标杆案例。
解决方案
本次项目以符合监管合规要求为基准,重点围绕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完善、全面信息科技风险评估、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评估、重要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重要外包商风险评估及外包风险管理评估等方面展开。
从三个维度系统性提升公司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水平:
1、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强化二道防线风险管控能力;
2、开展外包服务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覆盖供应商准入、持续监控到退出机制;
3、重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涵盖业务影响分析、资源建设与风险评估、预案制定及演练机制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