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毛主席谈认识世界的3个方法,看完你就不再迷茫、焦虑了

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天都在和各种事物打交道,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到底有没有尽头?又该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呢?

其实啊,毛主席早在和科学家们的交流中,就给我们把这些问题讲得明明白白,那智慧的光芒,至今还闪耀着呢!

1964 年 8 月,毛主席和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等一帮科学家坐在一起,畅谈物理学里的基本粒子概念。

当时大家都在琢磨基本粒子到底能不能再分下去,毛主席一拍大腿,斩钉截铁地说:“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是无穷尽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这基本粒子啊,在未来物理技术进步了,肯定能继续分下去,还能发现比它更小的物质。”

这话一出来,当时国内好多物理学家心里都犯嘀咕,半信半疑的。

毕竟在那个时候,基本粒子已经是很小的存在了,再分下去,那得是啥样啊?

可毛主席就是有这远见卓识,他不是物理学家,却能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去看问题。

就好比咱们小时候,觉得天就那么大,地也就那么宽,可随着慢慢长大,读的书多了,走的地方多了,才发现原来世界大得超乎想象。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永远都有新的发现等着我们。

后来,美国物理学家用科学实验证实了毛主席的论断,基本粒子确实还可以细分。

毛主席对认识世界的3个论断。

1、认识需要积累,量变引发质变。

毛主席说:“人对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多少次反复,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才会引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话太在理了!

我有个朋友,特别想学画画。

一开始,他拿起画笔就瞎画,觉得自己挺有天赋的。

可画了几幅之后,发现画出来的东西跟自己想象中的差远了,就开始灰心丧气,说画画太难了,不想学了。

我就跟他说:“你别着急啊,哪有一开始就能画得特别好的?你得先多观察,多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比如说,你去公园里看看花草树木,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在阴影里又是什么样子。等你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再动手去画,慢慢就会有进步的。”

朋友听了我的话,开始静下心来,每天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还做了好多笔记。

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拿起画笔,嘿,画出来的东西还真有模有样了。

这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啊!

就像盖房子,你得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垒,等垒到一定程度,房子才能成型。

认识世界也是一样,没有大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认识在发展中前进,一切皆有变化。

“认识总是在发展。一切个别的、特殊的的东西都有它的发生、发展与灭亡。”毛主席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手机的发展。

以前,我们用的手机就是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只能打电话、发短信。

后来,科技不断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能拍照、能上网、能玩游戏,现在甚至还能当钱包用。

手机从最初的“大哥大”,到翻盖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一直在发展变化。

这就说明,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我们人一样,小时候我们天真无邪,只知道玩;上学了,我们开始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工作了,我们又要面对各种挑战,不断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在发生、发展着,没有谁会永远停留在原地。

3、宇宙在变与不变中发展。

“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变、不变、又变、又不变,这就是宇宙的发展。”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

比如说天气,有时候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好像一切都不会变;可转眼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一切都变了。

再比如说感情,两个人刚认识的时候,感情很好,形影不离,好像这份甜蜜永远不会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感情出现裂痕,这又变了。

但说不定经过沟通和理解,两人又能重归于好,感情变得更加深厚,这又是不变中的变。

宇宙就是这样,在变与不变的循环中不断发展。

我们也要学会适应这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在不变中坚守初心。

毛主席谈的这些认识论,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认知世界的道路。

让我们明白,世界无限,认识也无限;认识需要积累,才能实现飞跃;一切都在发展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yzMSThMkFUvITMQOcDmbl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