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26日消息,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科学智能的重要板块,由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智院”)联合主办的WAIC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创新成果发布,激活AI赋能新生态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开放科学全球学术合作倡议》、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科研伦理审查智能体……论坛上,多项创新成果发布,激活AI与科学、产业相互赋能的生态,推动科学智能迈向新纪元。
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构建符合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可信人文社科研究智能基座,由复旦大学、上智院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全球首个聚焦早期中华文明的多模态大模型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该模型涵盖100TB专业语料、SFT数据及评测集,首创文明时空数据跨模态智能对齐,推动“二重证据法”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时空五维互证跃迁。同时,模型架构支撑中华文明AI Agent平台,具备多步骤推理与复杂任务规划能力,跨学科赋能教育、科研与大文化产业。
由中国科学院、图灵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顶尖科学家共同呼吁,《全球开放科学学术合作倡议》旨在打破“数据鸿沟”,让AI科学惠及全球每个角落。倡议提出四大核心目标:构建开源科学基础设施和统一技术标准;启动跨国跨学科大科学计划;培养国际化科学人才;建立公平的价值分享机制。
金力在解读时指出,开放合作是推动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力,人工智能正重塑科学研究版图,技术鸿沟正加剧全球科研资源分化,科学智能时代更要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人才培养、治理机制层面推进开放合作,共建服务全人类的科学合作体系,让开放的科学造福开放的世界,让合作的力量创造合作的未来。
作为星河启智平台的首批入驻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上智院共同研发了国内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观心大模型。
产学研携手,共绘应用场景新蓝图
作为科学智能领域的旗舰赛事,由上智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科学智能大赛自2023年创办以来已吸引了来自全球近5万名参赛者,逐步发展为链接青年人才、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生态平台。
2025年2月,第三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发布,以“更产业、更年轻、更开放”为目标,在参赛规模、赛道深度与场景真实度上全面升级。五大赛题全部来自于高价值产业场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多家生态企业和机构给予优秀获奖者人才快速通道;与此同时,特设的中学组赛道覆盖上海全部16区,吸引了146所中学的近千名学生参加,最小的参赛者只有12岁,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大赛在初赛阶段就已引发参赛热潮,吸引了近30个国家、近1.6万人竞相角逐。
在25日在上智院举行的决赛上,大赛最终决出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和15名三等奖,在26日的论坛上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校长助理彭慧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等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