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2005年开始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充电宝。
在青藏高原上修坝,听起来就像个天方夜谭,美国钱多,人才多,技术精进,面对这样的设想斩钉截铁的丢出了三个不可能。
中国地质专家背着专业设备,在喘气都艰难的高原上来来回回进行了数十次勘测,最终来到了川西高原的雅砻江,这里是两河汇集处,拥有最大的水流量,与此同时,专家敏锐的发现这里与我道距离适宜,后续建设过程中,运输建筑材料都很方便。
于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便诞生了,光是选址就前前后后花费了数年时间和勘探团队无数心血,可想而知,实施起来有多难,在外界对此设想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工程团队已经开始准备就绪了。
选址是基础,紧随而至的一个问题便是坝型,但不管是重力坝还是拱形坝,都不是最优选,于是专家便很快想到了用土石坝,毕竟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当地最不缺的便是石头。
确定好方案之后,工程团队最头疼的问题便是建设,要知道,一个建设项目最重要,最关键的便是底层建设,坝底长时间受到水流冲击侵蚀,就会对整座大坝产生毁灭性打击,洞庭湖决堤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因此,工程师们的压力并不小,所以每个环节丝丝入扣,都投入了工人们100%的细心和努力。
用土石作为建筑材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工程团队在最初联合国内相关企业和高校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专项科研实验,最终才得以确定好土石料的计算参数。
而土石材料在选用之前进行了层层筛选,在极其严格的标准下,不管是石块的厚度还是土块的含水量,都得到了精准把控,这些材料在碾压机来来回回的压力下,完成一次又一次内部空间的压缩。
可以想象一下压缩饼干,将很多层压缩好的原料叠加在一起,而整座大坝一共采用了1123层,不过,每一层的碾压都需要做到极其精细,无所纰漏,否则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最终的使用效果。
高边坡同样是十分分考验技术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加固边坡这项工程,花费了工人们三年的时间,切割、打孔、穿入锚杆锚索,浇筑水泥浆,最后加固,整座山体都被一张大网串联了起来,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劳动难度又创新高。
现场劳动人民手提肩扛,口中喊着雄起的口号,亲手创造出了能抵御八级地震的边坡支护,是在空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流血流汗都已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有人对加固边坡提出了疑问,因为这不仅是一项技术难题,对于施工要求也很高。有人认为,山体自身的坚固程度已经够用,但实际上,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大坝,没人敢去赌这个可能性,所以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座水电站,能够储存108亿立方米的水,这简直就是西南地区人民的福音,因为在这项工程之前,西南地区很多水电站即使在夏季蓄满水,在旱季,也只能维持几个月的供应量,这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依旧会受到影响。
更别提由于天气原因,西南地区一些河流即使在汛期水容量,也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水电站根本无法蓄满水。
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国家开始在其乐无穷中与战天斗地,都觉得这个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至少在那个阶段,我国的能力还未达到,可我国仍然凭借着坚韧不屈的毅力创造了这个世界奇迹。
这项工程投资巨大,建造时间也很长,可与他的作用相比这些都是值得的,看着这个绝壁之上的模型,美国顿时瞠目结舌,不得不说,咱们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汗水更是伟大的。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