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之路,不只是大语言模型一条路,还有类脑计算。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悟空”)。
“悟空”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每台刀片式类脑服务器内部集成了64颗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
“悟空”支持的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过千亿,其神经元数量已接近猕猴大脑规模,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约为2000瓦。
“悟空”不仅能运行DeepSeek,完成逻辑推理、内容生成和数学求解等智能任务,还能模拟秀丽线虫、斑马鱼、小鼠以及猕猴等不同神经元规模的动物大脑,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这是国际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该成果是浙江大学类脑计算团队继2020年9月份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米奇”)之后,取得又一重要突破。
人脑是一部极其高效的“计算机”,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处理视觉、听觉、语言、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各类任务。
类脑计算仿照生物神经网络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机系统,构建像大脑一样低功耗、高并行、高效率、智能化的计算系统。
还团队还研制了新一代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采用分层资源管理架构,通过负载感知调度算法与动态时间片划分机制等技术,实现了神经拟态任务的高效并发调度与系统资源的动态优化。
“悟空”类脑提供了新的计算范式,解决现有深度网络及大模型高能耗、高计算量的问题;
还将作为神经科学家研究脑的仿真工具,提供新实验手段,并在减少真实的生物实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大脑,并以仿脑的工作机制和超越人脑的运算速度,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
参考:
全球首台!浙大“悟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