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创新实践成果喜获国家级认可。由市综合执法局牵头推进的 “‘CIM+运管服’双平台融合建设”经验做法,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据悉,该批次全国仅遴选部分优秀案例,我省共3例入选,我市经验位列其中。这标志着我市在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夯实全域数据底座,打破信息壁垒。组建“业务骨干+技术专家”联合专班,系统性开展中心城区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清洗、治理与融合工作。成功整合42万条城市部件数据、95.8万栋城镇及农村房屋建筑信息,并汇聚16个部门的超3800万条业务数据,高质量完成中心城区63.7平方公里及地下管网800公里的精细三维模型构建,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了精准的数字化空间底板。
创新双平台融合模式,驱动智慧升级。编制了统一的《“CIM+运管服”双平台融合建设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确保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业务高效协同。基于CIM平台强大的空间数据承载与分析能力,深度开发并融合了“运管服”平台的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处置、决策支持等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了城市运行状态的动态实时感知、风险隐患的智能预警预测、跨部门事件的协同联动处置、管理决策的科学精准支撑,显著提升了城市“一网统管”能力。
赋能城市精准治理,成效显著。创新采用 “AI智能识别+网格员人工巡查” 双轨并行模式,对城市问题进行智能抓取、精准识别、快速分派、动态跟踪、闭环处置。今年以来,依托平台高效解决了包括市容秩序乱象、渣土违规运输、城市内涝积水等在内的各类城市运行问题累计超11万个,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处置率和市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此次入选住建部首批可复制经验清单,是对我市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成效的高度肯定。我市“CIM+运管服”双平台融合模式,有效解决了数据孤岛、业务割裂等痛点,为各地推进CIM平台深度赋能城市治理、构建“规建管运”一体化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巴中方案”。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拓展更多智慧场景(如智慧社区、智慧市政、智慧应急等),不断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智慧巴中”建设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