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国际政要访谈节目主持人刘美希对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进行了独家专访,围绕“内源(Inner Source)”协作模式及中国开源企业全球化战略展开深度对话。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
刘美希:谭总,今天我们聚焦数字化话题,首先想请您谈谈“内源(Inner Source)”这一概念,它如何提升企业或机构的本质生产力?
谭中意:内源是指在企业内部采用开源社区的工作方式开发软件,尽管不对外公开源代码,但在不同部门间共享代码资源,从而提升整体效率。它的优势在于:对工程师而言,能提升技术能力、拓宽视野;对部门而言,可增强跨团队协作、减少人力冗余;对企业整体而言,能避免重复开发,加速创新。尤其在千人以上的IT企业,内源能显著降低资源浪费。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
刘美希:中国开源产品正加速全球化,但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您认为企业应如何应对?
谭中意:关键在于选择“对的战场”。ToB业务需满足三个条件:市场有资金、有需求、且对华关系稳定。综合评估,中东是最优选择,尤其是GCC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其中沙特是核心——它不仅能带动GCC,还能辐射中东、北非(MENA)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14亿人口市场)。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
刘美希:能否分享成功案例?
谭中意:我们已帮助多家中国IT企业与沙特本地公司达成合作,通过“代码开源+本地化 rebranding”模式推出定制版本。沙特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与技术可持续性,而中国开源企业恰好能以透明、可信任的源码合作满足其需求。具体路径是:联合本地伙伴推出沙特版本,培养当地团队,再逐步扩展至GCC、MENA及阿拉伯市场。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
刘美希:内源市场是否存在“内卷”?
谭中意:内源并非商业竞争,而是企业内部效率工具;而开源出海是对外商业模式,两者逻辑不同。内源的目标是优化资源,开源出海则需聚焦差异化市场策略。
主持人刘美希专访国际内源基金会董事谭中意
作为资深政要访谈节目主持人,刘美希以犀利提问与国际化视角著称,曾对话多国政商领袖。本次专访中,她精准聚焦技术趋势与商业实践的结合点,为观众呈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命题。其主持风格兼具专业性与亲和力,持续为全球科技与商业对话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