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4日,工信部又通报23款app及 SDK 因违法收集个人信息,喝令它们进行整改,否则将依法处置。可见现在互联网上的软件存在这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极易被泄露。
现在在互联网的不少app都需要打开通讯录、位置权限才能使用,这些过度的强制索权要求已经触犯到用户的隐私了。此外,日常使用app进行社交时,也非常容易被对方截图外传,之前就有一则新闻,某金融大佬在群内的风险投资分析被群友偷截图外传,导致他损失上千万,他也因此用20w悬赏这个窃密的人。
如果你发工作消息怕被截图外传,传家庭照片担心存在云端被泄露,甚至连聊天记录都怕被平台永久留存,那么你要学会选择工具!
就像蝙蝠加密聊天软件,从沟通源头筑起防护墙。它的端对端加密技术像个 “隐形信封”,消息只有收发双方能看到,哪怕是平台也无法解密。这意味着你跟客户聊的报价单、和家人说的贴心话,都不会被第三方截存。
针对高频场景,它还有些实用设计。比如和朋友,双向撤回功能能一键删除双方聊天记录,避免手滑尴尬;对方想截图时,你的手机会立刻弹出提醒,再也不用担心聊天内容被悄悄扩散。
传文件更不用慌。把重要合同、孩子成长视频存进加密收藏夹,系统会自动用 AES 算法打包加密。分享时生成的链接能设置有效期,超过时间就自动失效,还能限制只能指定设备打开 —— 哪怕误发错人,也不用担心文件被乱传。
当然,自身防护意识也很重要。如果手机里有工信部通报的违规 APP,简单三步就能维权:先卸载软件,记下 APP 名称和版本号,再上 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平台提交证据 —— 这些操作花不了几分钟,却能帮自己也帮他人避坑。
另外记得养成两个习惯:从手机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避开第三方平台的修改版;每周花半分钟检查 APP 权限列表,把那些 “悄悄开启” 的定位、相册权限关掉。
隐私保护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有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有像蝙蝠这样注重安全的工具,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小心防范,数字生活才能既方便又安心。毕竟,守护好手机里的秘密,就是守护好生活里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