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GPT5之后,OpenAI一半算力来自AMD?冲击英伟达?

昨天GPT5发布,国内各种新闻、测评不断,与同时一则传闻正在产业中流传:

GPT5之后,OpenAI计划将一半的算力订单交给AMD;最早与英伟达合作的Oracle也已转向,向AMD定制新的芯片。

英伟达的GPU霸权要终结了?CUDA生态构筑的、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一夜之间就要被填平了?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掉进了巨头们精心布置的“叙事陷阱”。

23与24年的硬件趋势得到验证(本周PPT)

本周四【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中,王煜全告诉大家:这则消息更像是一封发给英伟达的“战术恐吓信”和“战略通知书”。

它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转变,但并非英伟达霸权的即刻崩塌。看懂巨头们桌面下的“B计划”才能明白当下的格局。

直播还分享了最新研究和行业一线洞察:

英伟达2025年的500万颗GPU都会卖给哪些客户

CoreWeave等新兴云厂商会颠覆传统云吗?

判断英伟达何时遭遇颠覆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今天我们为大家梳理了直播要点,如果你想了解完整内容,欢迎现在加入前哨了解详情。

AI的“上半场”与“下半场”

要理解巨头的动机,必须先分清AI发展的两个阶段。

上半场:模型训练的“百米冲刺”。这个阶段,核心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提升模型性能,Scaling Law(规模法则)是唯一信仰。

谁的GPU性能最强、生态最好,谁就是王。英伟达凭借其H系列/B系列GPU和CUDA生态,赢得了这场军备竞赛的绝对胜利。

下半场:应用推理的“马拉松”。当AI应用(如ChatGPT、Midjourney)从百万用户走向十亿用户,成本控制就从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每一次用户提问、每一次图片生成,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推理算力消耗。此时,性价比成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巨头们所谓大规模采购AMD芯片,本质上不是为了替换“训练之王”英伟达,而是在为成本敏感的“推理时代”提前布局。

本周直播PPT

巨头的“B计划”:性能狂热到成本焦虑

王煜全告诉大家,当产业从0到1的探索期,进入从1到N的普及期,商业逻辑必然生变。

过去,大家问的是:“你的模型能比别人强多少?”

未来,大家会问:“你的服务成本能比别人低多少?”

在模型训练上,英伟达的H100/B200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屠龙刀”。但对于海量的、日常的推理任务,使用这样的“屠龙刀”还有优势吗?

巨头们不是傻子,他们深知不能永远为英伟达的“GPU税”支付高昂溢价。这笔看似投向AMD的订单,实际上是投向自己未来财报的“成本优化”票。

CoreWeave为何崛起?巨头的“战略缓冲带”

更有趣的一点是,大厂们甚至连自己大规模采购的风险都想规避。

我们看到,微软、谷歌等云巨头,不仅自己采购芯片,还在大量租用OracleCoreWeave的服务。

这是为什么?

王煜全揭示了背后的“小算盘”:大云厂商不愿过快投入过重的GPU资产

AI需求爆发太快,如果今天花几百亿买的GPU,明年就可能因技术迭代或需求转向而贬值,该咋办?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Oracle、CoreWeave这些“新玩家”去承担重资产风险,自己则以灵活的租赁方式获取算力,构成一个“战略缓冲带”。

同理,采购AMD芯片也是在内部建立一个成本可控的“缓冲池”,为了在未来推理需求真正海啸般到来时,自己手中有牌可打,不至于被单一供应商彻底锁定。

英伟达的风险何时到来?

OpenAI与AMD的传闻并不是英伟达霸主地位的倒计时。

只要“更高、更快、更强”的模型还是AI世界的主旋律,英伟达的王座就依然稳固。

“但产业变局的趋势已经初现,新一轮的变革潮流要关注四个要素。”

王煜全老师在直播总结时说,不要因各种情绪而恐慌,要开始关注那些真正预示“潮流到来”的风向标:

AI应用爆发、开源VS闭源模型格局以及另外两个要素。

当这些指标发生质变时,“风暴”才算真正到来。

要持续看懂这些复杂且关键的产业信号,你需要一个“前哨观察哨”。

今天的深度分析,仅仅是【前哨科技特训营】每周四晚直播中的一个切片。

王煜全每周四都会为你深度拆解科技产业的最新变局、预判未来趋势,帮你构建穿越经济周期的底层思维模型。

欢迎现在点击加入,每周四与王煜全一起扫描科技前沿动态。

特别预告,下周我们扫描AI软件生态,周四晚8点见。

点击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uegcgGSWkVf_lpjsbZmIy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