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二十年前,学电脑就少不了会学习“五笔输入法”。在那个年代,不会“五笔输入法”,就没办法高效的使用电脑。20世纪末,智能拼音的流行,使用五笔的人数急剧下降,也很少有人学习“五笔输入法”了。
汉字,有别于英文,电脑使用汉字,也曾被当成是一难题,汉字编码,解决了这一问题。五笔输入法,则让汉字的输入也能非常高效。
早期的非智能拼音输入法,并不能很高效,同音字太多,在输入同一拼音后,大部分情况都需要翻页选择。智能拼音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拼音输入法的效率,比起“五笔输入法”,“智能拼音输入法”学习难度要小很多。“智能拼音输入法”越来越完善,且非常容易上手,“智能拼音输入法”占据了“主流地位”。
键盘,是电脑的外设,输入法,则是键盘的一种使用方法,都是为了实现“人机交互”。实现更高效的“人机交互”,这是一直在研究的方法。但看其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发展轨迹“产生需求,做出方案,提高效率,智能化发展”。
一.一定环境下诞生需求。
输入法,是为了实现汉字的输入,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下,才产生的需求。
二.提高效率:五笔输入法,是“最直接,且高效”的可实现方案。
“五笔输入法”虽然高效,但是掌握起来却有不少难度。为了“高效”的输入汉字,需要额外学习五笔,即使方案有那么点恶心,但在当时,依然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
三.智能化升级:智能拼音,简单通用,同样也能高效。
“智能拼音输入法”,根据输入习惯,联系上下文,做了很多调优,简单易学,并且也能很高效。这也是不断精化,不断调优的结果。其实,“智能五笔输入法”也有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改变不了“五笔输入法”的学习难度。
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也从当年的“笔画”进化到了“智能拼音”和“手写输入”等。如今,除了使用电脑键盘,还有手写板,还能通过智能语音输入。
“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技术,都不是一步就到位的,都需要慢慢的发展。
更好的“人机交互”,必然是建立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上,智能化的交互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换个说法,“人工智能”的一大应用方向,便也就是“人机交互”。
如今的“人工智能”并不会很“智能”,只是以“智能”为目的,达到很有限的效果。实现的方案或许有点恶心,但这也都是“人工智能”必经之路,并且这条路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慢慢的摸索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