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苏澄宇
知乎有一个问题:一瓶没开封的矿泉水放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网友把2008年存的一瓶矿泉水拿出来发了出来。这可是有着17年历史的的陈年老水……
图源:知乎@蓝色鲸鱼
光看瓶身无异样,唯独瓶底下多了一些晶体。
图源:知乎@蓝色鲸鱼
无独有偶,9年前有人在reddit上发帖,称自己家了有一箱未开封、从未冷冻过的瓶装水,里面有一些晶体状物质。
图源:reddit
这些神秘的晶体到底是什么?还能喝吗?
答案可能让你意外:这些晶体主要是方解石,也就是碳酸钙(CaCO₃)。
没错,就是我们熟悉的钙。
2017年,斯洛文尼亚的科学家专门研究了这个现象。他们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四个品牌矿泉水瓶底的晶体,发现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呈现出规则的菱面体形状。
图源:文献
简单来说,这就像烧水壶里的水垢,只不过形成过程更缓慢、晶体更纯净。
为什么会结晶?
矿泉水里本来就溶解着各种矿物质,其中就包括钙和碳酸氢根离子。
在密封的瓶子里,原本溶解的二氧化碳会慢慢逸出,导致水的pH值升高。当pH值从7.5升到8.0左右时,溶解的钙就开始"坐不住"了,慢慢析出形成晶体。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温度变化会加速这个过程——如果你的矿泉水经历过冷热交替,晶体会形成得更快。
有趣的是,不同品牌的矿泉水,结晶程度差别很大。
法国的Contrex矿泉水,钙含量高达468mg/L,总溶解固体(TDS)超过2000mg/L,特别容易结晶。而像Evian这样的低矿物质水(TDS约350mg/L),即使放10年也很少看到晶体(少不代表没有)。
另一个在矿泉水瓶里发现晶体的案例 图源:reddit
还能喝吗?
可以。
美国FDA明确表示,碳酸钙具有"普遍认为安全"(GRAS)的地位,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钙补充剂。
德国矿泉水品牌Gerolsteiner的官方说法更直接:"这些析出物是健康富矿水质量的证明。"
实际上,这些晶体就是天然矿物质,和你花钱买的钙片成分一样。麦吉尔大学的研究甚至发现,富含钙镁的硬水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当然,如果瓶子破损、水有异味,那就另当别论了。
图源:giphy
对于人类来说,电视画面是流畅的动态影像。这得益于我们的“闪烁融合阈”,即大脑将快速闪烁的静态图像识别为连续运动的临界频率。人类的这个阈值大约在50-60赫兹(Hz)。然而,猫的闪烁融合阈要高得多,大约在70-80赫兹。
这意味着,过去那些刷新率较低的旧式电视(低于60赫兹),在猫的眼中可能根本不是流畅的动画,而是一系列快速闪烁、令人不适的静态图片。
当然,如今的高清电视和显示器刷新率普遍超过了60赫兹,有些甚至达到120赫兹或更高,这使得猫咪也能看到相对流畅的画面。但这仅仅是解决了观看的“硬件”问题。
猫的视觉焦点在于动态和轮廓,而非色彩与细节。研究表明,猫的视力使其成为“近视眼”,它们能很好地分辨蓝色和绿色,但对红色系不敏感,整体色彩世界远不如人类丰富。因此,电视上精心调配的色彩对它们吸引力有限。
图源:giphy
答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取决于具体的使用环境,尤其是温度条件。从工作原理上看,两种模式都依赖于制冷来实现其核心功能。制冷模式旨在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因此压缩机与风扇会持续高速运转。
而除湿模式的核心目标是降低空气湿度,它通过让空气流过更冷的蒸发器表面来冷凝水汽,为避免温度降得过低,其压缩机通常是间歇性工作,室内风扇也以低速运行。
正是这种运行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能耗表现。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酷暑天气,为了达到效果,两种模式的压缩机都需要高负荷运转,此时它们的耗电量相差无几。
然而,在温度适中但湿度较大的天气里,例如20℃至30℃的梅雨季节,除湿模式间歇性工作的压缩机和低速风扇使其能耗显著低于持续强力运行的制冷模式,因此更为省电。
一个明智且节能的选择策略是:当天气炎热潮湿时,应直接使用制冷模式以求高效降温;而在温度尚可忍受但湿气过重时,启用除湿模式则能在保证体感舒适的同时,实现更佳的节能效果。
封面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