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评级有什么卵用?你又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

1

不知不觉中,链茶馆评级过的项目已经30多个了。而为了做这些评级,我们看过的白皮书数更是差不多有两百本了。考虑到链茶馆只是一个成立刚满5个月的公号,这份成绩我们自认为还是说得过去的。

链茶馆成立的初衷就是“专注区块链项目报道”,成立时正值3点钟群的余热未消,区块链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大佬言论和高高在上的行业点评,以及时不时冒个头的假新闻——如果是老读者,应该会记得我们初期有个特色栏目,就叫“今日假新闻”——我们当时就认为,这些内容是没有价值的,对于无论是币圈还是链圈的用户来说,有关项目本身的信息才具有价值,大佬们的观点和轶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并不是一个专业投资读者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我们决定做一个专注项目报道的区块链媒体,这种报道其实就是评级,不仅要详细罗列关于项目的所有公开信息,还要对其风险和价值做出明确提示。

但随着评级越做越多,我们逐渐越来越感到无力。很多评级发出后,后台留言中嘲讽和辱骂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几乎每一篇评级都会收到“你收了多少钱写这黑稿?”、“××项目给了你多少钱来黑我们?”之类的留言,这些读者愤怒地相信,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个项目给出较低的评分,是因为我们收了竞争对手的钱。

事实上,这种质疑已经算是很讲道理的了,更多是辱骂、嘲讽,骂我们不要脸蹭热点的,骂我们为流量不惜黑项目的,还有嘲讽我们这么小一破媒体还“竟然胆敢”做评级的。更有直接威胁说,要起诉我们的。

事实上,还真有项目给我们寄过律师信,具体是谁就不说了。

我们其实已经预见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从未想到会如此的夸张、恶毒和不讲道理。

2

是我们的评级太烂,错得太离谱,以至于读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吗?

肯定不是,我们有自信如此回答。上周我们统计了已完成评级超过1个月的23个项目,回顾后发现,其币价的涨跌与评级高低呈正面分布。我们评级最低的那些项目,跌幅也最大,D级及以下的8个项目,平均跌幅高达82.3%(与评级时币价相对比);而评级高的项目,虽然受累于大盘走势,平均下来也还是在跌的,但跌幅明显小很多,如B级得分的项目跌幅就只有21%。

这些数据说明,链茶评级是具备一定准确性,我们的评级意见当然不是绝对准确,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大趋势上我们还是把握住了的。

我们的评级逻辑也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首重赛道,首先看的是项目属于哪个行业,瞄准的是什么痛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而它所瞄准的行业痛点,到底存在不存在,能否用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项目自身的方案说不说得通。

因为我们认为,区块链投资本质上属于天使投资,很多时候是在除了计划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所以大方向很重要,首先得保证方向是对的,如果方向都不对,那就是缘木求鱼,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我们就认为目前的区块链电竞项目都不靠谱,因为电竞这个赛道一来盘子小,二来暂时还没有发现区块链的用武之地。

其次看重的是团队实力。方向虽然对了,但也要看团队有没有这个实力和水平才行。比如一个公链项目,其创始团队中没有一个是有技术开发经验的,就这水平还做公链呢,所以尽管评级时它的币价一路疯涨,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一个“D-”的评级——如今,该项目的价格已经跌去了3/4。

我们认为这种评级原则都是很简单的道理,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与传统天使投资的原则也是吻合的,比如朱啸虎就说过他选项目,首先看的也是市场,看空间大不大,赛道准不准。

然后针对区块链的特性,我们还会关注一些其它的点,比如项目Token的用途功能。因为区块链投资投的不是股份,而是Token,Token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直接关系到它未来的升值空间。

此外产品架构、社群数量、开发进度和计划周期,都是链茶评级会关注的点。我们认为做好对所有这些点的解读,基本上就能看清一个项目的成色。

3

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痛恨”我们的评级?

一开始我们也困惑,但没多久就想通了。原因很简单,你揭项目的疮疤,在持币者看来,就是在砸盘、恶意做空嘛,你觉得你是在揭露真相,持币者会觉得你就是在说项目的坏话而已,他们当然不喜欢听。

但到这里我们又觉得迷惑了,照理说,这些投资者不是最需要看清真相的吗?链茶评级虽然未必能看清项目的全部细节,但至少大体上是还原了项目的本来面貌的,这难道不是应该受到投资者欢迎的吗?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才明白,原来投资者在买币之前、“上车”之前对真相还有所关注,但买币上车之后,真相如何就不重要了,此时他关心只有一件事,就是币价到底会不会涨!

任何有利于币价上涨的消息,他都是举双手欢迎的,哪怕那是假消息。

同样,任何会让币价跌的消息,他都是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的,哪怕那消息真的不能再真。

用区块链术语来说,上车之后,这些人就不需要“真相”了,他们需要的是“信仰”和“共识”。因此,总是揭疮疤、破坏他们“共识机制”的链茶评级,自然就是个大坏蛋、蹭热点的跳梁小丑。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我们还是收到一些用户的正面评价的,一个读者还专程加了我的微信,私聊我说,“早点看到你们评级就好了,这样至少我可以少亏点。”

因此不是评级不管用,不是评级不准确,而是我们可以去警告那些不知道风险或者是没有意识到风险的人,但对于明知有风险却假装风险不存在的人来说,你怎么警告都没用。

简单讲,就是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4

现在想想,这些装睡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韭菜心态”,赢得输不得,赚钱笑嘻嘻,亏钱就MMP了。不懂及时认输,不懂割肉止损,只要他被套了,哪里还管你什么评级不评级,真相不真相,他要的只有To the moon。

这是因为他们蠢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对项目问题视而不见,再怎么高喊信仰和共识也是掩耳盗铃吗?

其实不是,他们如此行事自有其道理。

这道理就是只有维系住表面的繁荣,有新来者加入,他们这些先前上车被套的,才有解套的可能。如果连这点表面功夫都没有,肯定就解套无望了。

所以他们不是蠢,而是贪,是坏,明知是坑,还要骗人往里跳,只为自己能踩着他人的脑袋爬出来。

美国电影《大空头》里的马克·鲍姆,一直不明白华尔街那些大投资家、大银行家为何对这么明显的次贷危机视而不见,直到影片结束,他才明白,人家不是不知道,而是早就找好了接盘侠,所以不在乎。

中国民间传说里也有为虎作伥的故事,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无法直接投胎的。必须化作一种伥鬼,变成美女或者钱财,引诱别的受害者来被老虎吃掉,他们才能得到解脱。传说中的很多鬼都有这种做法,统称为“找替代”。

现在来看,如果说空气项目诈骗项目是吃人的“老虎”,那么这些装睡的、大声喊单的,就是那些“找替代”的伥鬼。

1

不知不觉中,链茶馆评级过的项目已经30多个了。而为了做这些评级,我们看过的白皮书数更是差不多有两百本了。考虑到链茶馆只是一个成立刚满5个月的公号,这份成绩我们自认为还是说得过去的。

链茶馆成立的初衷就是“专注区块链项目报道”,成立时正值3点钟群的余热未消,区块链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大佬言论和高高在上的行业点评,以及时不时冒个头的假新闻——如果是老读者,应该会记得我们初期有个特色栏目,就叫“今日假新闻”——我们当时就认为,这些内容是没有价值的,对于无论是币圈还是链圈的用户来说,有关项目本身的信息才具有价值,大佬们的观点和轶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并不是一个专业投资读者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我们决定做一个专注项目报道的区块链媒体,这种报道其实就是评级,不仅要详细罗列关于项目的所有公开信息,还要对其风险和价值做出明确提示。

但随着评级越做越多,我们逐渐越来越感到无力。很多评级发出后,后台留言中嘲讽和辱骂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几乎每一篇评级都会收到“你收了多少钱写这黑稿?”、“××项目给了你多少钱来黑我们?”之类的留言,这些读者愤怒地相信,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个项目给出较低的评分,是因为我们收了竞争对手的钱。

事实上,这种质疑已经算是很讲道理的了,更多是辱骂、嘲讽,骂我们不要脸蹭热点的,骂我们为流量不惜黑项目的,还有嘲讽我们这么小一破媒体还“竟然胆敢”做评级的。更有直接威胁说,要起诉我们的。

事实上,还真有项目给我们寄过律师信,具体是谁就不说了。

我们其实已经预见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从未想到会如此的夸张、恶毒和不讲道理。

2

是我们的评级太烂,错得太离谱,以至于读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吗?

肯定不是,我们有自信如此回答。上周我们统计了已完成评级超过1个月的23个项目,回顾后发现,其币价的涨跌与评级高低呈正面分布。我们评级最低的那些项目,跌幅也最大,D级及以下的8个项目,平均跌幅高达82.3%(与评级时币价相对比);而评级高的项目,虽然受累于大盘走势,平均下来也还是在跌的,但跌幅明显小很多,如B级得分的项目跌幅就只有21%。

这些数据说明,链茶评级是具备一定准确性,我们的评级意见当然不是绝对准确,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大趋势上我们还是把握住了的。

我们的评级逻辑也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首重赛道,首先看的是项目属于哪个行业,瞄准的是什么痛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而它所瞄准的行业痛点,到底存在不存在,能否用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项目自身的方案说不说得通。

因为我们认为,区块链投资本质上属于天使投资,很多时候是在除了计划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所以大方向很重要,首先得保证方向是对的,如果方向都不对,那就是缘木求鱼,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我们就认为目前的区块链电竞项目都不靠谱,因为电竞这个赛道一来盘子小,二来暂时还没有发现区块链的用武之地。

其次看重的是团队实力。方向虽然对了,但也要看团队有没有这个实力和水平才行。比如一个公链项目,其创始团队中没有一个是有技术开发经验的,就这水平还做公链呢,所以尽管评级时它的币价一路疯涨,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一个“D-”的评级——如今,该项目的价格已经跌去了3/4。

我们认为这种评级原则都是很简单的道理,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与传统天使投资的原则也是吻合的,比如朱啸虎就说过他选项目,首先看的也是市场,看空间大不大,赛道准不准。

然后针对区块链的特性,我们还会关注一些其它的点,比如项目Token的用途功能。因为区块链投资投的不是股份,而是Token,Token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直接关系到它未来的升值空间。

此外产品架构、社群数量、开发进度和计划周期,都是链茶评级会关注的点。我们认为做好对所有这些点的解读,基本上就能看清一个项目的成色。

3

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痛恨”我们的评级?

一开始我们也困惑,但没多久就想通了。原因很简单,你揭项目的疮疤,在持币者看来,就是在砸盘、恶意做空嘛,你觉得你是在揭露真相,持币者会觉得你就是在说项目的坏话而已,他们当然不喜欢听。

但到这里我们又觉得迷惑了,照理说,这些投资者不是最需要看清真相的吗?链茶评级虽然未必能看清项目的全部细节,但至少大体上是还原了项目的本来面貌的,这难道不是应该受到投资者欢迎的吗?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才明白,原来投资者在买币之前、“上车”之前对真相还有所关注,但买币上车之后,真相如何就不重要了,此时他关心只有一件事,就是币价到底会不会涨!

任何有利于币价上涨的消息,他都是举双手欢迎的,哪怕那是假消息。

同样,任何会让币价跌的消息,他都是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的,哪怕那消息真的不能再真。

用区块链术语来说,上车之后,这些人就不需要“真相”了,他们需要的是“信仰”和“共识”。因此,总是揭疮疤、破坏他们“共识机制”的链茶评级,自然就是个大坏蛋、蹭热点的跳梁小丑。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我们还是收到一些用户的正面评价的,一个读者还专程加了我的微信,私聊我说,“早点看到你们评级就好了,这样至少我可以少亏点。”

因此不是评级不管用,不是评级不准确,而是我们可以去警告那些不知道风险或者是没有意识到风险的人,但对于明知有风险却假装风险不存在的人来说,你怎么警告都没用。

简单讲,就是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4

现在想想,这些装睡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韭菜心态”,赢得输不得,赚钱笑嘻嘻,亏钱就MMP了。不懂及时认输,不懂割肉止损,只要他被套了,哪里还管你什么评级不评级,真相不真相,他要的只有To the moon。

这是因为他们蠢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对项目问题视而不见,再怎么高喊信仰和共识也是掩耳盗铃吗?

其实不是,他们如此行事自有其道理。

这道理就是只有维系住表面的繁荣,有新来者加入,他们这些先前上车被套的,才有解套的可能。如果连这点表面功夫都没有,肯定就解套无望了。

所以他们不是蠢,而是贪,是坏,明知是坑,还要骗人往里跳,只为自己能踩着他人的脑袋爬出来。

美国电影《大空头》里的马克·鲍姆,一直不明白华尔街那些大投资家、大银行家为何对这么明显的次贷危机视而不见,直到影片结束,他才明白,人家不是不知道,而是早就找好了接盘侠,所以不在乎。

中国民间传说里也有为虎作伥的故事,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无法直接投胎的。必须化作一种伥鬼,变成美女或者钱财,引诱别的受害者来被老虎吃掉,他们才能得到解脱。传说中的很多鬼都有这种做法,统称为“找替代”。

现在来看,如果说空气项目诈骗项目是吃人的“老虎”,那么这些装睡的、大声喊单的,就是那些“找替代”的伥鬼。

1

不知不觉中,链茶馆评级过的项目已经30多个了。而为了做这些评级,我们看过的白皮书数更是差不多有两百本了。考虑到链茶馆只是一个成立刚满5个月的公号,这份成绩我们自认为还是说得过去的。

链茶馆成立的初衷就是“专注区块链项目报道”,成立时正值3点钟群的余热未消,区块链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大佬言论和高高在上的行业点评,以及时不时冒个头的假新闻——如果是老读者,应该会记得我们初期有个特色栏目,就叫“今日假新闻”——我们当时就认为,这些内容是没有价值的,对于无论是币圈还是链圈的用户来说,有关项目本身的信息才具有价值,大佬们的观点和轶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并不是一个专业投资读者所需要的内容。

因此我们决定做一个专注项目报道的区块链媒体,这种报道其实就是评级,不仅要详细罗列关于项目的所有公开信息,还要对其风险和价值做出明确提示。

但随着评级越做越多,我们逐渐越来越感到无力。很多评级发出后,后台留言中嘲讽和辱骂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几乎每一篇评级都会收到“你收了多少钱写这黑稿?”、“××项目给了你多少钱来黑我们?”之类的留言,这些读者愤怒地相信,我们之所以会对某个项目给出较低的评分,是因为我们收了竞争对手的钱。

事实上,这种质疑已经算是很讲道理的了,更多是辱骂、嘲讽,骂我们不要脸蹭热点的,骂我们为流量不惜黑项目的,还有嘲讽我们这么小一破媒体还“竟然胆敢”做评级的。更有直接威胁说,要起诉我们的。

事实上,还真有项目给我们寄过律师信,具体是谁就不说了。

我们其实已经预见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从未想到会如此的夸张、恶毒和不讲道理。

2

是我们的评级太烂,错得太离谱,以至于读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吗?

肯定不是,我们有自信如此回答。上周我们统计了已完成评级超过1个月的23个项目,回顾后发现,其币价的涨跌与评级高低呈正面分布。我们评级最低的那些项目,跌幅也最大,D级及以下的8个项目,平均跌幅高达82.3%(与评级时币价相对比);而评级高的项目,虽然受累于大盘走势,平均下来也还是在跌的,但跌幅明显小很多,如B级得分的项目跌幅就只有21%。

这些数据说明,链茶评级是具备一定准确性,我们的评级意见当然不是绝对准确,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大趋势上我们还是把握住了的。

我们的评级逻辑也很清晰。简单来说,就是首重赛道,首先看的是项目属于哪个行业,瞄准的是什么痛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而它所瞄准的行业痛点,到底存在不存在,能否用区块链技术加以解决,项目自身的方案说不说得通。

因为我们认为,区块链投资本质上属于天使投资,很多时候是在除了计划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所以大方向很重要,首先得保证方向是对的,如果方向都不对,那就是缘木求鱼,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我们就认为目前的区块链电竞项目都不靠谱,因为电竞这个赛道一来盘子小,二来暂时还没有发现区块链的用武之地。

其次看重的是团队实力。方向虽然对了,但也要看团队有没有这个实力和水平才行。比如一个公链项目,其创始团队中没有一个是有技术开发经验的,就这水平还做公链呢,所以尽管评级时它的币价一路疯涨,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一个“D-”的评级——如今,该项目的价格已经跌去了3/4。

我们认为这种评级原则都是很简单的道理,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与传统天使投资的原则也是吻合的,比如朱啸虎就说过他选项目,首先看的也是市场,看空间大不大,赛道准不准。

然后针对区块链的特性,我们还会关注一些其它的点,比如项目Token的用途功能。因为区块链投资投的不是股份,而是Token,Token有没有用、有多大用,直接关系到它未来的升值空间。

此外产品架构、社群数量、开发进度和计划周期,都是链茶评级会关注的点。我们认为做好对所有这些点的解读,基本上就能看清一个项目的成色。

3

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痛恨”我们的评级?

一开始我们也困惑,但没多久就想通了。原因很简单,你揭项目的疮疤,在持币者看来,就是在砸盘、恶意做空嘛,你觉得你是在揭露真相,持币者会觉得你就是在说项目的坏话而已,他们当然不喜欢听。

但到这里我们又觉得迷惑了,照理说,这些投资者不是最需要看清真相的吗?链茶评级虽然未必能看清项目的全部细节,但至少大体上是还原了项目的本来面貌的,这难道不是应该受到投资者欢迎的吗?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才明白,原来投资者在买币之前、“上车”之前对真相还有所关注,但买币上车之后,真相如何就不重要了,此时他关心只有一件事,就是币价到底会不会涨!

任何有利于币价上涨的消息,他都是举双手欢迎的,哪怕那是假消息。

同样,任何会让币价跌的消息,他都是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的,哪怕那消息真的不能再真。

用区块链术语来说,上车之后,这些人就不需要“真相”了,他们需要的是“信仰”和“共识”。因此,总是揭疮疤、破坏他们“共识机制”的链茶评级,自然就是个大坏蛋、蹭热点的跳梁小丑。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我们还是收到一些用户的正面评价的,一个读者还专程加了我的微信,私聊我说,“早点看到你们评级就好了,这样至少我可以少亏点。”

因此不是评级不管用,不是评级不准确,而是我们可以去警告那些不知道风险或者是没有意识到风险的人,但对于明知有风险却假装风险不存在的人来说,你怎么警告都没用。

简单讲,就是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

4

现在想想,这些装睡的人,其实就是所谓的“韭菜心态”,赢得输不得,赚钱笑嘻嘻,亏钱就MMP了。不懂及时认输,不懂割肉止损,只要他被套了,哪里还管你什么评级不评级,真相不真相,他要的只有To the moon。

这是因为他们蠢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对项目问题视而不见,再怎么高喊信仰和共识也是掩耳盗铃吗?

其实不是,他们如此行事自有其道理。

这道理就是只有维系住表面的繁荣,有新来者加入,他们这些先前上车被套的,才有解套的可能。如果连这点表面功夫都没有,肯定就解套无望了。

所以他们不是蠢,而是贪,是坏,明知是坑,还要骗人往里跳,只为自己能踩着他人的脑袋爬出来。

美国电影《大空头》里的马克·鲍姆,一直不明白华尔街那些大投资家、大银行家为何对这么明显的次贷危机视而不见,直到影片结束,他才明白,人家不是不知道,而是早就找好了接盘侠,所以不在乎。

中国民间传说里也有为虎作伥的故事,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无法直接投胎的。必须化作一种伥鬼,变成美女或者钱财,引诱别的受害者来被老虎吃掉,他们才能得到解脱。传说中的很多鬼都有这种做法,统称为“找替代”。

现在来看,如果说空气项目诈骗项目是吃人的“老虎”,那么这些装睡的、大声喊单的,就是那些“找替代”的伥鬼。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1A0Y4W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