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一文读懂 LoRaWAN 网络架构

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至关重要,LoRaWAN 凭借低功耗、广覆盖等优势脱颖而出。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LoRaWAN 的网络架构。

LoRaWAN 架构基础

LoRaWAN 是 LoRa 联盟制定的基于 LoRa 的低功耗广域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能提供低功耗、可扩展、安全的长距离无线连接。其体系结构主要由终端设备、网关、网络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组成。

终端设备(End Devices)

终端设备集成 LoRa RF 调制芯片,多为电池供电,通过网关接入网络,遵循 ALOHA 随机访问协议。根据应用需求,分为三个类别:

Class A:默认且功耗最低,通信由设备发起,上行后有两个短下行窗口,可长时间休眠,适合上行需求多、下行不频繁的场景,如智能电表数据采集。

Class B:在 Class A 基础上,通过周期性信标同步,定时打开 “ping 时隙” 接收下行数据,平衡了功耗与下行确定性,适用于远程控制类应用。

Class C:几乎持续打开接收窗口,仅传输时关闭,实现极低延迟,但功耗较高,常用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合,如工业自动化设备监控。

网关(Gateways)

网关是网络的桥梁,借助蜂窝、光纤等多种链路连接服务器,并注册到网络服务器。终端设备上行消息会被多个网关接收,再转发至网络服务器,经去重选优保障数据准确,还能实现低成本定位。网关工作在物理层,分室内、室外两种类型,室内适合建筑内部,室外则用于开阔区域和高处。

网络服务器(Net Server)

网络服务器管理终端设备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负责设备身份验证、消息去重、加密、确认及寻址,通过监听端口接收网关数据,经编解码、解密和解析后转发给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应用服务器运行各类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数据,处理后返回指令。以智能农业为例,可分析土壤数据,控制灌溉设备。

LoRaWAN 网络通信流程

上行通信

终端设备按计划将采集数据以特定 LoRa 物理层格式封装发送,网关接收后整合自身信息,通过 TCP/IP 传至网络服务器,经去重、解密等处理后转发给应用服务器。

下行通信

应用服务器生成指令,经网络服务器加密后,根据设备信息通过合适网关发送,不同类型设备按各自规则接收。

LoRaWAN 网络的安全机制

LoRaWAN 采用多层安全方案,终端设备有 OTAA 和 ABP 两种激活方式。OTAA 激活时,设备通过特定信息申请入网,服务器验证后生成会话密钥,用于后续加密和校验;ABP 则将密钥硬编码,操作简单但灵活性差。此外,帧计数器机制通过更新计数,防止重放攻击。

LoRaWAN 的应用场景

LoRaWAN 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智能城市中,优化交通、控制照明;农业物联网里,监测环境、控制设备;环境监测时,实时采集各类参数,为决策提供依据。

LoRaWAN 网络架构凭借其精妙设计,为物联网通信提供可靠保障。随着技术发展,它将在更多场景发挥价值,推动物联网进一步普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VF8ywtYSafFKC2TyKqhb1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