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国网浙江某光伏电站项目的王工还在电脑前揉眼睛——为了确认“10kV光伏阵列电缆的接地要求”,他已经翻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光伏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和《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三本规范,却依然没找到明确的“接地电阻值”要求。更崩溃的是,客户给的“技术协议”里强调“必须符合2023版最新强条”,而王工手里的规范还是2018年的旧版……
这不是王工一个人的“深夜噩梦”,而是电力工程师的“集体痛点”:
规范多如牛毛:电力工程涉及大量国标、行标和地方规范,翻完一本要半小时;
更新快得跟不上:每年有10%的规范修订,旧版和新版的“术语定义”“数值要求”常冲突;
查询效率极低:想找“电缆弯曲半径”,得从“电缆类型”“敷设方式”“电压等级”逐一筛选,耗时耗力。
电力工程大模型:把8万本规范装进“口袋”
王工的“噩梦”,直到用了良策金宝AI的规范问答助手才彻底结束。这个被工程师称为“深夜救星”的工具,背后是电力工程大模型的强大支撑——它整合了8万多本工程规范(含2023版最新强条)、70亿token的知识库,相当于把“电力图书馆”装进了工程师的手机里。
当王工输入“10kV光伏阵列电缆接地电阻要求”,系统立刻给出了清晰解答:“ NB/T 10128-2019《光伏发电工程电气设计规范》 和 GB/T 32512-2016《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光伏阵列电缆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高电阻率地区(土壤电阻率>2000Ω·m)可放宽至 30Ω,但需采取降阻措施。”
真实案例:规范查询效率提升100倍
中机国能的李工对此深有体会。上个月,他负责的“110kV变电站母线保护装置”项目遇到了“整定电流系数”的规范冲突——客户要求“符合2023版《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23)”,而团队一直用的是2010版。以前李工得花2小时翻两本规范,逐字对比;现在用良策金宝AI的规范问答助手,输入“2010版vs2023版《继电保护规程》母线保护整定电流系数差异”,2分钟就得到了两版清晰对比。
“当时项目赶工期,要是手动翻网站 ,肯定要延误半天;用了这个工具,直接把对比结果给客户看,他们当场确认‘符合要求’,项目提前3天完成了规范核对!”李工说。
结语:规范查询,拼眼力”了
对于工程师来说,良策金宝AI的规范问答助手不是“简单的查询工具”,而是电力工程大模型赋能的“工程师AI助手”——它把工程师从“翻书机器”变成“决策制定者”,让规范查询从“拼眼力”变成“拼效率”。就像王工说的:“现在查规范,我再也不用熬夜了,系统比我更懂‘该找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