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48年前72秒“外星信号”被破译 星际云或成“真凶”

1977年8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耳朵"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一段持续72秒的异常信号,其强度远超背景噪声,频率精准落在1420MHz——氢原子谱线的宇宙通用频段。当值班天文学家杰里·埃曼在打印数据上标注出锯齿状波形峰值时,一句手写的"Wow!"(哇哦)让这组神秘代码成为人类搜寻地外文明(SETI)史上最著名的未解之谜。

这段被后世称为"哇哦信号"的无线电爆发,最初被推测可能源自太阳系外的智慧文明。其特性堪称完美:方向指向人马座某区域,恰是人类认为可能存在宜居行星的银河系旋臂;单次出现且后续从未复现,符合外星技术有意发送的特征;更关键的是1420MHz这个特殊频率,因氢元素作为宇宙最丰富物质的基础地位,常被假定为外星生命的"星际通讯热线"。四十余年间,科学家提出过彗星尘埃反射、脉冲星扰动甚至戴森球能量泄漏等数十种假说,却始终未能找到确凿证据。

转机出现在2024年。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行星宜居性实验室重启"哇哦项目",通过现代天体物理学模型与历史观测数据交叉验证,最终锁定信号源头——一片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边缘的巨大星际分子云。研究团队发现,该区域存在大量电离氢与中性氢混合的复杂介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引发氢线辐射的突发性增强。结合同时期卫星监测数据,他们提出两种主流解释:或是某颗年轻磁星(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爆发了能量相当于太阳百万年总和的耀斑,其高能粒子流穿过星际云时激发氢原子跃迁;亦可能是罕见的软伽马射线重复暴(SGR),这类源自磁星周期性爆发的现象,能产生跨越多个电磁波段的连锁反应。

"这并非否定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而是展示了宇宙自身蕴含的惊人复杂性。"项目首席科学家玛尔塔·冈萨雷斯指出,星际云中的氢线增亮现象过去常被忽视,实则可能是研究恒星形成区与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的关键窗口。最新模拟显示,当带电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致密氢云时,确实会产生类似"哇哦信号"的窄带脉冲特征,且持续时间、频谱分布均与原始数据高度吻合。

尽管最终结论仍需更多观测佐证,但这项突破性研究为天文学界提供了全新思路:那些曾被视为"异常"的宇宙信号,或许正是解读星际物质演化密码的天然实验室。正如埃曼本人在晚年所言:"寻找地外生命固然重要,但理解我们所在的宇宙如何运作,才是科学探索的终极目标。"当48年前的神秘波纹终于找到自然解释,人类对星辰大海的认知边界,又向前拓展了一寸。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E1f_A4szKIZONIO-P9U_yN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