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高性能ADC芯片赛道升温,国产厂商加速技术突围

在高速ADC芯片领域,一场围绕高速高精度ADC的技术竞赛正在上演。最新行业信息显示,成都华微开发的4通道12位40GSPS射频直采ADC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这意味着国产高端ADC芯片再添新成员,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从技术参数来看,这款芯片支持4通道40GSPS或双通道80GSPS工作模式,输入带宽达19GHz,较公司上一代产品有显著提升。芯片采用先进的射频直采架构,可以直接对高频信号进行采样,省去了传统架构中的混频环节,大大简化了系统设计。同时,该芯片还集成了JESD204C高速串行接口,支持多芯片同步功能,为大规模阵列应用提供了便利。

性能对比与国际竞争

与国际同类产品对比,这款国产芯片的多通道设计颇具特色。据了解,TI的ADC12DJ5200RF采样率为5.2GSPS,ADI的AD9213也仅为10.25GSPS,且都是单通道或双通道设计。国产芯片在通道数量上的优势,使其在相控阵雷达、大规模MIMO系统等应用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一位资深射频芯片工程师评价道:“在多通道集成方面,这款产品确实展现出了创新性。但对于ADC芯片来说,采样率只是基础指标,更重要的是动态范围、线性度、噪声性能等实际性能表现。从测试数据来看,这款芯片在这些关键指标上也达到了相当水平。”

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能提供40GSPS以上采样率ADC芯片的厂商不超过5家,基本都是国际巨头。国产芯片的突破,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在当前供应链环境下,国产替代需求强烈。

应用层面,这类高性能ADC芯片主要用于5G/6G基站、卫星通信、毫米波雷达等领域。以5G基站为例,单个宏基站就需要4-8颗高速ADC芯片,而全球5G基站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在卫星通信领域,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大规模部署,对高性能ADC芯片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产业链协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ADC厂商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除成都华微专注高端市场外,苏州迅芯主攻30-50GSPS超高速领域,重庆吉芯则深耕多通道中速市场。这种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有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

与此同时,国内ADC芯片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系统应用,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取得突破。一些国产EDA工具已经开始支持高速ADC设计,国内代工厂的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为国产ADC芯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不过,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业内人士指出,芯片的量产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工业级和车规级应用场景,还需要经过更严格的验证测试和长期的市场检验。

此外,人才培养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速ADC芯片设计需要深厚的模拟电路设计经验和系统知识,这类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国内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才能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8L6X7ggf5iTrsd3pnpX3T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