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当一家公司,尤其是老板,陷入巨大焦虑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花天价从外面请来一个“救世主”。
他们履历光鲜,战功赫赫,被寄予厚望。在老板的想象里,只要这位大神一到任,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公司将立刻走上快车道。
但现实往往无比骨感。我见过太多的案例,公司花重金买来的,不是力挽狂澜的英雄,而是一场席卷全员的“团队灾难”。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小公司的烦恼,那就大错特错了。
最近,全球科技巨头Meta(就是以前的Facebook),就用一场耗资百亿美金的豪赌,为我们所有人,生动地上演了一出“救世主如何变成灾难”的案例。
02
故事很简单。扎克伯格因为“元宇宙”的失利,在AI这场新战争里输不起了,他比任何人都焦虑。于是,他做了所有焦虑老板都会做的事——砸钱,买人。
他用1千万美金到1亿美金的天价年薪到处挖人,并斥巨资入股了一家叫Scale AI的公司,然后直接把这家公司年仅二十多岁的创始人Alexandr Wang,空降任命为Meta的首席AI官。
这位Alexandr,是典型的“野蛮人”:年轻,亿万身家,极度渴望成功,行事风格激进、强硬。扎克伯格期待他像一条“狼王”,带领Meta这群“绵羊”冲出重围。
然后,灾难开始了。看看这张社交媒体上的截屏来管中窥豹:
元老传闻要走人,新援闹着要回去,整个AI团队乌烟瘴气,陷入了巨大的内耗。
03
作为教练,我经常被问:明明这个人那么牛,钱也给够了,怎么一进来就把公司搞得天翻地覆?
这是我看到的、但同时被很多管理者忽略的一面:
企业文化,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免疫系统”。
一个“空降救世主”,无论他多牛,对于这个系统来说,他都是一个“外来异物”。系统会本能地产生强烈的排异反应。
1. 排异反应一:无处不在的“软抵抗”。
你以为你请来的是司令,但他面对的是一群不听指挥的兵。老的团队有他们自己的工作方式、沟通黑话和利益网络。
对于这个“外来者”,他们嘴上欢迎,但行动上会用一百种方式让他不舒服:会议上没人接他的话,邮件发出去半天没回,关键数据永远“还在整理中”。
这就是人性。
2. 排异反应二:“救世主”的“过度补偿”。
“救世主”自己也慌。他背着天价的KPI,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没有信任的下属,没有可靠的抓手。为了快速打开局面,他只能选择最简单粗暴的三板斧:
否定过去:
把前任和老团队的工作批得一文不值,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强压KPI:
用最严苛的指标,逼团队快速产出,不管过程,只要结果。
大搞换血:
快速安插自己的人,或者提拔那些最快向自己“表忠心”的人。
当这两种“排异反应”一碰撞,结果必然是信任崩塌,团队分裂,变成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04
说到底,迷信“救世主”,本质上是老板的一种“战略懒惰”。
他以为公司的问题,是缺一个牛人。但很多时候,公司的问题出在战略不清、流程混乱、文化腐朽。
他自己啃不下这些最难啃的骨头,于是想请一个“神仙”来帮他解决所有问题。
这就像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却指望请个米其林大厨来,靠每天吃点好的就把病治好。
我们能学到什么?
如果你是老板:
请对你的公司文化,多一点敬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才是你公司真正的护城河。
在请“野蛮人”进来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的“免疫系统”能承受得了吗?我是想做一次风险极高的“器官移植”,还是应该选择更温和的“基因编辑”?
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不要总是迷信大力出奇迹。
如果你是团队管理者(公司的“元老”):
当“野蛮人”来了,你就是团队“免疫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你的角色不是硬碰硬地对抗,而是成为一个“翻译官”和“缓冲垫”。
向上,翻译新老板的战略意图;向下,安抚团队的情绪,保护核心的做事方式。
如果新文化实在无法兼容,保护好自己的羽毛,体面地离开,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
风暴来临时,最聪明的做法是“深挖洞,广积粮”。别急着站队,别卷入是非。
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把自己的活干成“金子”上。
因为无论“救世主”还是“老法师”当权,最终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永远是你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家伟大的公司,从来不是靠一个救世主单枪匹马打下来的,而是靠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传教士”,一砖一瓦建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