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区块链科普01期

摘要:本文是区块链科普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目的是打造出供小白了解区块链的直通车。文章主要从数字货币的历史演变来讲解数字货币起源;从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到比特币的诞生,这其中一步一步的改进从历史角度看都是合理且走向未来的大道。

和Alage一起,边学习边系统性了解区块链

作者:Alage 建议阅读:3分钟

一 早期尝试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率先发行银行信用卡,标志着一种新型商品交换中介的出现。1974年,罗兰德·莫诺发明了IC卡作为电子货币的存储介质。1982年,美国组建电子资金传输系统。随后,英国、德国相继研发类似的介质,以信用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迅速流行起来。

电子货币实现了货币的彻底去实体化。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他的发行机制与传统发布相同,资金的传输需要金融机构承担和维护。基于此,许多人认为这种电子货币存在较多弊端,如:交易成本高、无法全球流通、无法匿名使用等,于是便开始尝试设计一些新型的电子货币。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DigiCash、Beez、Flooz等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纸面的设计,并未实施,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大多归结为:这些均是依靠中心化机构发行、监管的;在缺乏国家信用支撑的情况下,一旦发现组织破产、受到谴责或受到黑客攻击,改货币将面临的是破产与崩溃的风险。

二 技术挑战

数字货币只是一串字符,复制或篡改几乎没有成本,而这件事对于黑客来说,更是极为简单。因此,中心化的组织机构,无法保证数字货币的安全性。这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 货币伪造

在中心化管理的系统中,所有用户的账户余额都记录在中央服务器,除非入侵中央服务器,否则用户是无法修改余额的。如果没有这种管理系统,用户的电子货币存储在自己的钱包里,那么修改余额将极为简单。

2. 双重支付

中心化管理系统通过实时修改用户账户余额,防止用户利用网络延缓等漏洞,将同一笔钱支付给两个人,即双重支付。无人监管的系统很难防止类似情况。

早期的数字货币也就此问题进行了尝试。例如致力于创造匿名数字货币的Digi Cash方案则使用了盲签名算法来切段货币体现与支付之间的联系,首次在数字货币设计中引入了密码学算法。

三 比特币的诞生

2008年11月,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比特币概念。中本聪认为:“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资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信息,实质上受制于’基于信用的模式’的弱点。”因此,他希望能创建一套“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用,就可使的双方达成一致,并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的“电子支付系统”。对应到现实中来,这个系统需要解决前文提到的:杜绝伪造货币、杜绝双重支付 这两个问题。

发表报告之后,中本聪便开始研发,并于2009年1月3号,开始运行系统;最初的50个比特币宣告问世。比特币的诞生初期迎来的最多的是唏嘘声,真正支持、真正懂的人寥寥无几。

然而比特币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的诞生。

下一期预告:【区块链科普02期】数字货币原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13G0MM0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